文/尹西林
全国性抗击新冠肺炎已过一个月。疫情虽己出现好转,但大多家庭还得继续实行闭门居家防控方式。在家无所事事,理家打扫卫生成了消磨日子的活动。那日,翻出箱子里的一大堆老物件,席地而坐进行认真清理擦拭,箱里尊百年火锅,那就晒一晒这只清朝王榜眼家里的宝贝吧。
食为天,食为天,吃才是人类的首要,吃是天大的幸福。火锅烹出的美食更有特色,更令人难忘。希望我微友们, 随着我的笔触,去暇想火锅里九层佳肴的美味,最终,引逗出您胃里的大小馋虫。我相信,魔在这与新冠肺炎拼杀的日子里,咱微群果能出现"引虫出胃"的热闹壮举,也够伟大和浪漫了吧。
现在端锅上桌,愿微友们开怀来一场空肚式精神饕餮。微主在这抗疫特殊时期,说说这些陈年旧事,供微友们转移无聊,大乐一番该有多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4809/968fc7a1cd06f914.jpg)
微主祖籍晋西北,每逢大年家家做起了火锅,蔬菜、黄花木耳丶口蘑木薯丶豆腐粉条丶扇贝尤魚、豆泡面筋丶鸡鸭肉块、鮮肉丸子、红烧五花条肉等等等等,从下到上,依次层层精心码放于火锅里,然后再给锅内放足鲜美鸡汤,加盖后点燃锅中腹炉的木炭挥扇烹蒸。点火后还须取馒头捂在炉口处,调节孔隙大小,用馒头来调节炭火的强弱。锅中鸡汤等食物在无烟木炭煮沸下木炭的异香蒸腾扑鼻,家人大年围坐一堂,推杯举箸,共享天伦之乐的盛餐。火锅炭火猎猎,满堂热气蒸腾,像征着日子的兴旺红火。
几十年来,每年大年初一,家里十几口人吃火锅是我们家不变的固定的传统美餐。百年黄铜老火锅现已传到我的手里,我经常耳提面命般告诫家人,想让日子过得兴旺红火,那就应经常全家团聚在一起品食火锅!为此,微主更是不恹其烦地一次次向家人和亲朋好友仔细述了这只火锅的来历和围绕着它发生的故事:
我的爷爷于1910年年宣统二年荣膺殿试拔贡学衔。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4809/aaf70162be7adee7.jpg)
虽被清廷封为直隶州判,可他却一天班也没上。爷爷顶着拔贡头衔,与同年的董必武等一批向往民主共和进步考生秘密加入了反清同盟会。祖父是以革命党人的身份离京回到晋北老家,专心致志地办了民国新学丶职业教育、女子学校。老人家还动员缠足的祖母带头放脚并走上大街宣传剪辫子、禁大烟,那时,连奶奶这位朝廷封号的皓命夫人也都变得时尚革命了。
爷爷一生痴迷钻研文学艺术,还通医术,没干了几年,便把校長的职务让给他的门生,自已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神采飞扬当起了国文教员,整天与忘年学生们说文论诗,寓大乐于教书育人的课堂。爷爷文学功底丰厚,四书五经小菜一碟,唐诗丶宋词丶元曲更不在话下,他甚至还能把吴楚才于1694年即康熙33年编篇綦的222篇丶13万字的《古文观止》一篇不落地脱口诵出。
晋人重商轻学,弄得明丶清两朝山西省从未出过状元,只有我们朔县老家,于1876年光绪二年,出了个榜眼,名叫王赓荣。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4809/41c25938706b7f6a.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4809/b224f06f96bac761.jpg)
为山西争得好的大光彩。
王榜眼治学严谨,极恨不用功读书的纨绔子弟,一怒之下失手掷砚砸死了自已的独子。虽家有万贯,断后之苦让他晚年非常凄凉,于是移情于其侄孙,对他宠惯无比,走上另一极端。为让侄孙子出人头地,王府家长屡登尹门,请我的爷爷为他的侄孙孙私熟先生。
我父亲在家最小,祖父倍加疼爱,天天牵着爸爸小手去榜眼家读书,久而久之爸爸成了王榜眼孙子的陪读的发小,王丶尹两家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谊。至今我家还保留着王赓荣家的一只内壁镀锡的黄铜火锅,据说炊具镀锡能防食物中毒,连东亚日本丶朝鮮的酒器也常用锡壶饮酒。此锅工艺别致稀有,您仔细瞧,火锅锅盖外环是黄铜,内环是紫铜,两种不同质地的金属严密镶嵌成一个整体锅盖。锅中的炭炉也是紫铜质地,可见王榜眼家这尊火锅制造工艺多棒,至于锅腹和锅盖上那四只精美的提环,更精巧不俗。
这个火锅容量特大,超过当今火锅的两倍。行家观后鉴定说此种火锅制造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它老人家已逾一百七十岁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4809/1b025efe72ab24e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4809/8754dc663132fa46.jpg)
微主郑重拍下它,请微友观看评论,您瞧瞧,这个老火锅颜值还可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