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月27日:四句教

2月27日:四句教

作者: River本大魁 | 来源:发表于2023-03-03 16:50 被阅读0次

明朝大儒王阳明有这么一篇短文,内容为下: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显然这是一则关于人性与致知格物的短文。那么阳明到底意再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这四句话呢?

整个文段,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贯穿理解,那就是“心”“意”“知”“物”。在我看来,最难理解的莫过于何为“心之体”。儒家从春秋时期孔子创建一直到明朝王阳明,总共历时两千多年。而对于中国一大哲学门派,关于某些词的词意也是逐渐明晰的。其中就包括何为“人心”。我们与动物不同,自然有无限的可能性。在孔孟看来,人心可以用“仁心”以及“四端”来描述。人天生就具备可能性,而如果每日坚持、自然的培养这颗种子,心就会觉醒,就具有了创生性。这就是“仁心”。外发,能成就世间万物。孟子则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两人说的其实都是一种心已发的状态,如此我们就能明白其实孟子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与阳明说的“无善无恶心之体”不冲突,两者都重视人之为人的高贵。无善无恶描述的是心未发的状态,也就是种子。如发,则为树苗,充满生机。如此就能对应阳明所说的良知。这就是词意逐渐明确的过程。将心“未发”和“已发”都有所作,才完善了整个儒家哲学系统。反观孟子友人告子说的“人之初无善无恶”就是完全的环境决定论,忽视了人的主体。

那么大家还可能会问:人生下来就知道“爱”母亲,以及人也有天赋。这两者算不算良知呢?其实“爱”仅仅是一种偏向于本能的依赖,是生物性上的母子链接。长大后小狗小猫一般就各奔东西了,仅仅是本能。而人不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人的德性就会引领情感到达不一样的高度。而天赋其实是一种哲学概念(假设),没有一个领域对其研究彻底。在我看来,可能是在可能性上有一定本能的影响,如大脑或者基因。当然动物也没有天赋,这仅仅是针对于人而言的。

理解了心,我们就理解意动了。这其实就是人与外界互动而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意念也开始发动。这面纤尘不染的镜子会沾染斑驳,也就是恶。在儒家经典《中庸》就写到“发而皆中节,为之和”。就是说这颗心需要发的恰到好处,不然如果过于偏激就是恶。老子也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如此浮躁的状态显然不是我们像要的,心会因此不稳,而无处去寻找价值意义。并且在这里,老子说过是儒家定义了善恶,世间本身是没有的。需要做的是顺其自然。而毫无疑问,人是一种具备社会性的动物。如要在此生存,必有价值取向。而价值取向就需要去定义世间万物。这便是良知显现的过程。

最后便是“发心”,也就是“为善去恶”的过程。“格物”的“物”在古人言语中其实就是“事”的意思。所以这就在提醒我们,这个过程必然实在磨镜,去除斑驳。而磨镜就需要在事情上磨,并且与自身关联。不然就会是两种结果。第一种便是不与外界相同,缺乏了社会性,心也无法与天理同在。人如果离开社群,心如果不用,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这当然失去了人之为人的独特性。第二种便是在外被事物吸引,最后只记得去追逐功名利禄,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最终就会在虚无中失去价值引领,走向深渊。所以复归本体同样重要。

于我们人而言,在人生中去追求价值意义便是去成就我们自身的过程。而如何去利用我们这颗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切都是自我的选择。所以世间存在很多人没能体现出良知良能。而我们作为觉醒的一批,当然需要去除此些枯枝残叶,成就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如此我们便能找寻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才不会落入虚无,而洞察到许多关乎人性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股学四句教】及其简释

    【股学四句教】及其简释 ——顿悟法门,大道之学 (原创 修订版) 【股学四句教】 ...

  • 【股学四句教】及其现实意义

    【股学四句教】及其现实意义 ——顿悟法门、大道之学、投资指南 ( 原 创 ) 【股学四句教...

  • 【股学四句教】及其现实意义

    【股学四句教】及其现实意义 ——顿悟法门、大道之学、投资指南 ( 原 创 ) 【股学四句教...

  • 四句教

    四句教,亦即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王守仁)晚年所述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四句教

    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王阳明说:“心即理”,心之本体是判断善恶的标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符合本心...

  • 四句教

    每日一句喜樂無憂20191226

  • 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本身就是一种大善,一种纯善,也就是《大学...

  • 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行动才能带来改变,改变才能变成想要的模样

  • 【5/7诚意正心】格物致知

    早上重温阳明心学,希望从中找到内心的力量。看到四句教时颇有感悟。 王阳明天泉证道有四句教: “无善无恶...

  • 10阳明心学基本概念:四句教

    【“王嵘读书”视频稿(“樊登讲书”听书学习笔记)】 阳明心学基本概念:四句教 阳明先生给世人留下来的四句教: 无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月27日:四句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fe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