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流行多年的工具,在节奏逐步增快的现代社会工作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前时间过得很慢,现在时间过得飞快。从前需要做的事情很少,现在同意时间段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完成。怎样在纷繁复杂的头绪中区分轻重缓急,需要好好地作为一门专门的技能来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思维导图就是这么个工具。
![](https://img.haomeiwen.com/i6293450/c32c938ddc4d033b.jpeg)
这本书作为一本工具类的书籍,属于入门级的定位,简要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六要素、六步法、四种类型。在基础介绍的前提下,举例阐释了一下思维导图在自我管理、生活、职场、学习等方面的应用。
读完以后,记住的东西不多。还有一点印象的是,思维导图的外观模样比较类似于人类大脑细胞内的神经元,结构非常相似,其工作原理也看似很像。
在此之前,思维导图在我眼中只有很有限的用处,就是画组织结构图,或者是文章书本的内容框架。这种认识是比较局限的。实际上,思维导图是一个思考的工作,人们可以借助这个工具,梳理相关的信息,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有用的信息或者结论。
但正如一把锄头虽然造型结构非常简单,却并不是随便一个人拿在手里都能够熟练应用的。长年耕耘的农人自然比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资更能熟练的掌握它的用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因为当我用书中所教的方法去尝试着梳理归纳本书的内容时,一下子就陷入了“组织结构图”和“目录框架”的尴尬之地。画出来的图,怎么看都像是目录的思维导图扩大版,这样的图有没有意义和用处呢?我持怀疑态度。
总的来说,思维导图是有用处的,肯定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对于工具的用法,却是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不同的人用思维导图去分析同一个对象,得出的结果必然不相同,这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甚至大部分情况下也难以分出水平高低。对于一个工具而言,唯一的路径就是多去使用它,不停地在使用过程中总结使用感受,进而磨练提升使用水平,久而久之,一定能够熟练掌握这门工具。
类似的工具书相当多,每个作者呈现的方式都不尽相同,但总体方向、套路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工具使用上而非研究这本书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