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到家,儿子拿了刚刚取到的快递来给我显摆:“看,这是我买的运动护膝和袜子。”
我瞅了一眼,随口说:“嗯,很漂亮,袜子多钱一双?”
“四双七十多。”
“啥袜子这么贵?”
“我这是打篮球时穿的,用来保护脚的。”说着把袜子凑到跟前让我瞅。
好吧,现在的孩子真讲究,各个运动不光鞋子不一样,袜子也开始卷起来了。
“我们学校真讨厌!”儿子突然冒出来一句。
“咋了?”我有点诧异,平时儿子很少这样表达对学校的不满。
“我们以前是每学期运动打卡50次,今年成了100次了。”表情也跟着配合他的郁闷。
“那挺好啊,让你们多运动。”这对我来说倒是一个好消息。儿子曾经告诉我,他们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去操场运动并打卡,每次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每学期最少50次,并与期末成绩挂钩。
“好啥呢,我们这学期的上课时间是105天,打卡就要100天,哪有那么多时间嘛!”儿子越发不开心。
我继续做工作:“这不正说明你们学校重视体育锻炼吗?就是想让你们多运动啊。”
“可是我们那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再说每次去打卡人都特别多,还要排队。”看来儿子对此决定意见还真不小呢。
“我教给你一个好方法,每天早起半个小时去操场运动,人少,没人和你争。”没说出口的半句话是“刚好也不用睡懒觉了。”
“早上不能打卡,每天打卡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中午吃饭时间也不能打!”儿子有些不耐烦了,音调都提高了,“算了,不跟你说了。”
“走吧走吧,我要看会书。”看到儿子不高兴,我赶快撵走。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儿子回了自己房间,听到关门声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又习惯性地上纲上线进行说教了!
其实我心里明白,不管怎样,儿子是一定会完成打卡任务的,他和我说这些只是想发发牢骚,寻求慰藉,而我只需要认真倾听,感受同理心,也可以和他一起“谴责”,让他发泄一下就行,为什么非要在他的情绪上“火上浇油”呢?看来还是没沉住气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