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被灌输过这样的价值观:勤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最经典的案例大概就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借光。
这三位的共同特点就是舍得对自己下手,以至于我现在一想到勤奋这个词,眼前必然浮现出一副苦逼的形象。因此,勤奋=卖惨,努力=斗狠,就这样在头脑中生根了。
插画作者:Atey Ghailan1. 因为勤奋=卖惨,所以很多人喜欢下表面功夫。
在这种等量置换下,谁更惨谁就是更努力的一方,就是一个具备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人,这简直占据了道德的至高地,这个名头一听就让人感觉牛逼闪闪。
高中时,班里有个喜欢把书上每个角落都记的满满当当,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标注的同学,早读时,把书摊开,有次班主任巡视时看到,激动万分。当即让我们停下,高举这位同学的课本说:“你们看,xx同学的笔记记的多详细,再看看某些同学,上了半年了,书还跟新的一样!”我们都被说的好生惭愧。
下课后围着那位同学,传阅她的笔记,七嘴八舌的向她取经。我看那笔记,几乎包含老师课上所有讲过的东西,心中暗暗佩服,心想日后她的成绩必定会扶摇直上,节节攀升。但不成想,她的成绩总不见进步,一直在班里的中游晃荡。
倒是班里的一个走读生,每天来的晚去的早,却稳居年级第一。我纳闷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上天不让努力的人得到她应得的东西。
后来我见了各式各样的人,才明白这个世界并不采用量化努力的方式给你结果,而是看努力是否匹配,这一切都悄无声息地运行在一个架构精巧的逻辑之下,并非单纯的拼时间和任劳任怨可以取得。做一个努力的人并没有错,但是迷信努力容易让人变得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的好处是可以暂时麻痹自己,让自己觉得好受。但这个世界只会根据你的结果给你相应的回报,努力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意义。
所以再看看身边的人,想要升职加薪的却在健身上花费巨大的功夫,可以提高工作技能吗?想找男朋友的却一头扎进女人堆,每天勤勤恳恳两点一线,难道男朋友会从花盆中长出来?对自己身材不满意的每天晚睡晚起不锻炼,然后高呼我要挤时间工作,那你为什么不换一份工作?
总摆出一副惨兮兮的样子,让别人记住自己有多努力,却没有在自己想要的事情上下过功夫,还问我都这样了为什么还是很苦逼?试问你有直面过问题的核心吗?
2.因为努力=斗狠,所以很少去问自己想要什么
在这件事情上体现最充分的就是考研,大四那年我见过太多不知道为什么要考研的人考上了很好的学校,然后重复大学时的生活模式,不爱学术,逍遥自在,混吃等死,一毕业发现自己和社会需求不匹配,彻底原形毕露。
我有个同学小欢,大学毕业后感觉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可能找不到好工作,就去考研,初次考研失败,然后二战,考入北京某211院校,一度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
研究生期间依旧重复大学的生活模式,我其间和她联系过几次,都是在抱怨学校的老师太不负责任,最近又毕业了,经常看到她深夜在微博上发一些伤感的文字。
因为她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考研对于她来讲只是暂时获得了一个目标,然后这个目标随着考中立即消失,继而进入以前的无目标状态,继续混吃等死。所以才会在考研时有多努力考后就有多放纵。
我所理解的努力不是一时的好勇斗狠,以超越别人为终极目标,而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持续而恒久的坚持,即使前路漫漫一时看不到希望。
因为,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不叫牛逼,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才叫牛逼。竞争对手只是达成梦想的调味品,但超越竞争对手本身并不是梦想。
你的对手就是你自己,一直都是
和学生时代相比,现在我们要和整个社会搏击,和学生时代相比,现在我们只和自己搏击。
学生时代,我们都曾把某个同学当成假想敌,然后自动带入竞争模式。离开校园之后,经常会感觉压力如洪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八方都是对手,八方都要出拳。
参照物多了以后就会更加迷失,有时候我们追求一个目标,并不是因为适合自己,而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好。
我们迟早都会从与世界竞争蜕变到和自己较劲,然后明白真正的努力不用发誓,不用立flag,也不需要仪式。它会开始,然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继续下去,融入你的骨血,形成的人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