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同事散步聊起工龄满30年可提前退休的政策。我表示悲观,认为退休是切断社会关系,且导致生活质量急速下降,没人愿意提前退休。
同事不以为然,讲起股市搏杀颇有心得的舅舅,退休后心情舒畅,别人开出优渥条件让他上班,他毫无兴趣,醉心投资,怡然自得。
所谓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不在一个频道,讨论问题的思路就完全不一样。但假如你是骄傲的基本国策下出生的80后,面对“421”的家庭结构,一无特殊技能傍身,二未享受低房价福利,靠每月固定收入生活,真让你工作满30年退休,你会如何选择?
父母与岳父母硬核,在赡养老人这个问题上,我还没感受到压力;孩子小,除了感慨奶粉、教育贵点,未来也没引起焦虑。
但是,当我明白人这一生,收入与支出存在期限错配这个事实后,我开始不淡定了。我该怎么给自己养老?
02
养儿防老吗?
把孩子留在身边,是一个选择。如同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广东地区。理由无非是本来家就挺好,出去读书干啥,还不得回来就业?还有,这些地方教育资源集中,路程又近,孩子有诸多选择。
据说东莞地区的家长,孩子高考首选“两湖”,一个是未名湖,学得好就学“北大还行撒贝宁”嘛,另一个是松山湖,东莞理工大学所在地。
但这样的想法恐怕有点自私,而且未来不可预测。你怎么知道孩子将来想去哪里呢?地球那么大,不出去走走合适吗?假如真有那么一天,想见孩子一面都要靠视频,那这不也是孩子最好的出路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最好的爱就是成全。
印度电影《老爸102岁》里,76岁的儿子巴布就面临着孩子是学霸的窘境,巴布与妻子年轻的时候,和儿子阿莫有过许多温馨时光,老两口倾其所有,把积蓄用在儿子身上。
但自从阿莫远赴美国,又娶了媳妇以后,和老爹老妈的关系就渐行渐远。结婚不通知二老,生孩子不发照片,连老妈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只剩一个月的命,儿子都不回国。能让阿莫迅速回国的,只有父亲和爷爷手里的家产。可怜老妈连丈夫巴布都忘记了,却还记得小时候的阿莫。
所以有人总结说,学渣没什么不好,那是来报恩的,因为他们会一直留在你身边。
03
电影中的白眼狼也许百年一遇,但不和孩子一起生活已是地球老年人的共识。
尤其中国家长,普遍采取游击队战略,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孩子需要时上,孩子不需要时撤,因为他们就怕成为孩子的负担。
以我举例,读完书就业已经25岁高龄,好像我已经开始赡养老人,然而,父母不但拿出毕生积蓄为我买房,甚至现在都帮忙照顾我的孩子。有一天我抱怨幼儿园学费高,我妈居然说,孩子上学就该上好的,不够的我给你出吧。
人总有一天会衰老,血管在运输细胞过程中,会有磨损,就像轮胎老化,逐渐失去弹性。所以哪怕你再自律、再注重保养,衰老也会如期而至,前一秒还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下一秒就生活无法自理。
《最好的告别》里,路老头是个波兰裔犹太人,二战期间空军服役,开电器行,和老婆抚养两个孩子成人,50岁失业后,重新应聘成为电子工程师,76岁虽成为鳏夫,但其后10年,路还是独自生活,并且充实欢乐,他烹饪、泡图书馆、看电影听音乐、找年轻人当朋友,兴致来了还去拉斯维加斯赌两把。
然而,85岁开始,路的身体出现问题,心脏病、帕金森、记忆力衰退接踵而至。路不想去养老院,女儿谢莉就把年界90的路接到家中,她承认心里想过,还能陪老人几年?
生活习惯不同还可以忍,但照顾老人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给路洗澡换衣服,对药品进行跟踪、分类、补充,安排专家检查,有时雇佣的护工突然来不了,就会打乱整个工作计划。谢莉还是两个上高中孩子的母亲,老公赚钱不多,谢莉要养家。
敏感古怪的脾气,帕金森、脆弱的骨头、让谢莉同时扮演心理辅导老师、保姆、司机、药剂师、厨师等多重身份,而且路像孩子一样,需要随时关照。三年后,谢莉熬不住了。
当谢莉借他人之口,婉转向父亲表达希望他住进养老院后,路用眼光探寻女儿的意思。谢莉泪眼婆娑,承认她无法提供路需要的照顾,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经济上。
一边是不情愿的依赖,一边是沉重的负担。然而,这并不是“甜蜜的负担”。所以,如果某天真要住养老院,我能拔腿就去吗?
04
养老金靠得住吗?
旁氏游戏有个特点,下家人数越来越多,这个游戏可以持续下去。下家人数稳定,则吸引力越来越小。如果下家人数减少,那游戏马上就会game over。
与此相似,全世界的养老体制,都是用年轻人的钱给老年人花,如果出现老龄化,年轻人缴费速度跟不上老年人支取速度,养老金就会出现危机。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2014年普通日本中产家庭,夫妇两人每月一共领取的养老金为22万日元左右。但是,东京中等偏上的养老院,每人一月就要支付20-40万日元,差一点的养老院,每人的月费也要13万日元。
我们去日本旅游,经常能见到大量白发老人从事出租司机、保安、物管、清洁工作,没办法,养老金无法应付日常开销,老人只能再次就业补贴家用。
中国年轻人数量就在下滑。假如我60岁退休,孩子正是毕业没多久的年纪,我能拿多出养老金养自己?又能帮孩子什么呢?
甚至,我如果不幸活到100岁,那我工作35年的收入,能保障我退休后40年的余生吗?而且,孩子都退休了,她也需要养老,我还能指望退休的孩子养我吗?
恐怕我会哭着喊着期待延迟退休来临,最起码让年收入和预期余生保持平衡。
05
相比把不确定性交给孩子和养老金,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掌控生活。
所以如果你问我,我肯定要回答不愿意退休。有啥办法,多干呗,做好工作到80岁的准备,最好的归宿是老死在工作岗位上,何其荣耀。
想到此处,我特别羡慕那些能不断被返聘的医师学者。
但没哪个单位是养老院,如果自己不是老艺术家,就要做好退休后自谋生路的精神准备。
至于如何准备,如何永葆工作能力,我实在没想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