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地理科普:带你认识我们的家园-行星地球
地理科普:带你认识我们的家园-行星地球 7. 地球的运动之四季的

地理科普:带你认识我们的家园-行星地球 7. 地球的运动之四季的

作者: 夏墨稻草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23:39 被阅读20次
    地球与太阳

    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四季更替主要表现为太阳光热集中与分散的更替,也就是气温高低的变化,这种气温变化与太阳直射点在地面上的位置变化紧密相关。

    为了衡量太阳光照和热量在地面上集中与分散的程度,人们发明了“太阳高度角”的概念,简称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不是太阳有多高,而是一个角度,是太阳光线与某个地方地平面的夹角,也等于人抬头看太阳时仰头的角度。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或落下时,太阳高度为0°,太阳光垂直照射地面时,太阳高度等于90°,此时人们会看到太阳在自己头顶的正上方。太阳高度为90°的地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总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的地带,气温也越高。为何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远近对地面接收热量的多少影响这么大呢?这是因为,当一束阳光垂直照射到地面上,阳光在地面上铺展开的面积比较小,光能和热能都很集中,地面吸收的热量多,温度也高;如果一束光斜着照向地面,阳光在地面摊开很大一片区域,光和热都分散了,所以地面吸收的热量就少了。就像一个人拿着手电筒,直直的照着地面,光斑小而明亮,斜着照向地面,光斑大而模糊。多多关注生活细节,认真思考和联想,便能更好地理解很多自然现象。

    可能有人会觉得,太阳直射点应该在赤道上,这样南极和北极才能一样冷。的确会有那样的瞬间,太阳光线直射赤道,但是地球的自转平面(赤道面)与公转平面(黄道面)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二者之间有一个夹角,叫黄赤交角,约23.5°,也就是说,地球相当于斜着身子公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上地球的北极总是一心一意地指向北极星,就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不能一直在赤道上,而是随着公转位置的不同相应地发生变化,随之引起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和春夏秋冬的更替。

    每年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这个时候全球各地白天与黑夜一样长,都是12小时,是北半球的春季。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最北能到达北回归线(北纬23.5°),这一天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各地白天的时间长度大于夜晚,而且越往北,白天就越长,在北极圈(北纬66.5°)以内的地区,太阳甚至连续数天都不落下地平线,形成极昼现象。此时,北回归线到北极点各个地方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也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处于气温最高的夏季。与北半球相反,夏至日的南半球各地黑夜的长度大于白天,而且越往南黑夜就越长,南极圈(南纬66.5°)以内会出现极夜现象,黑夜连续数日,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下徘徊,此时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处于气温最低的冬季。夏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往南移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全球各地昼夜时长相等,此时是北半球秋季,南半球的春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南纬23.5°),南回归线到南极点各地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此时也是南半球气温最高的夏季,地球上的昼夜分布状况与夏至日相反。

    由此可见,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总是相反的,北半球处于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的冬季时,南半球恰好是植被茂密、阳光灿烂的夏季。北半球的孩子们在放寒假,南半球的孩子们却在享受暑假。

    关于四季的划分,国际上一般以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我们国家拥有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传统的四季划分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开端的,时间上比国际上的四季开始时间要早一些。

    另外,人们根据某个地方一年内有没有太阳直射,有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把地球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即热带(南北纬23.5°之间),北温带(北纬23.5°~北纬66.5°),南温带(南纬23.5°~南纬66.5°),北寒带(北纬66.5°~北纬90°),南寒带(南纬66.5°~北纬90°)。

    热带终年炎热,寒带终年严寒,季节变化都不太明显。只有温带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春季草长莺飞,夏季枝繁叶茂,秋季五彩斑斓,冬季银装素裹。这些美景的交替轮回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给予人类的恩赐。

    四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理科普:带你认识我们的家园-行星地球 7. 地球的运动之四季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iy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