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职场B计划,今天我们聊聊「职场面具」

职场B计划,今天我们聊聊「职场面具」

作者: 9039464a5459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14:55 被阅读23次

一提到戴着面具做人,我相信人都会看到那种类似的公众号,都在说,在职场上要戴着面具,不管是笑脸迎人的面具、还是夹着尾巴做人的面具。回到家的那一刻才能够松开领带,脱下面具做回自己。

因此也有很多人在抱怨,或者在感叹,职场当中戴着面具做人的不容易,以及如何拿下面具的建议。

可是坦白讲,这些东西在我看来都不太对劲。因为戴不戴面具这件事情跟职场没有关系。相信你也看到过,很多人恰恰是回到家才戴上面具的,比如扮演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子女等等。

戴面具跟什么有关?它跟你在踏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你觉得这个地方是善是恶有关。

如果你觉得这个地方是恶的,是对我会很严格的,会挑剔我的,我犯错是不容易被原谅的,那么,我就会选择戴上面具。这个面具,可能是讨好,可能是乖巧,可能是把自己绷得很紧。

而相反地,如果我觉得这个地方是善的,是对我会比较温和的,不会刻意伤害我的,我如果犯错,是可以被原谅的,那么,我就不需要戴什么面具,我在这个环境里就可以比较轻松。

但是要注意,我们这里讲的善恶不是说环境真的有善恶之分,而是一种对环境的猜测跟预期。

他们专业上还有一个词叫做「心理真实」影响「客观真实」。可是我们简单一点,就讲「你心里想的」跟「你实际上遇到的」。

什么意思呢?我举一个例子。

我们公司常常要做很多的课程,会请很多专家学者来给我们做培训,提供一些观点。

有一次,有个专家就讲了,我来这边给你们做培训,用什么姿态对应对你们,其实取决于你们还没进会议室之前,我对这个环境的预判。

这个专家说,其实我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我告诉自己,等一下进来的是一批很犀利、很精明、很严格的人。

开玩笑,《奇葩说》个个都很会讲,这是在考验我,检查我。一不小心就会被辩倒,会出丑。他一旦有了这个预期,觉得这里人非善类,地非善地,整个态度就会变得比较防备、紧绷,对不对?很自然的,他就戴上面具。

但这个专家也讲了,其实我还有第二种假设:等一下我遇到的是一群很可爱的人。奇葩说嘛,大家都做真的自己,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嘛,对不对?

他们一定都是些亲切可爱、愿意包容的人。而且你看,在节目上笑笑闹闹、拼命打广告的马老师,怎么可能因为我说错话或怎么样,就diss我呢?我如果犯错,是会被包容的,是不会被拿着放大镜检查和挑剔的。

那你如果问我,进办公室之前我是怎样的?老实说,我也没想法,我也是坐下来之后看这个老师来调整我的预期。如果我一进来,看到的是一个非常正经、严肃的老师,想表现一副专业态度、一副我很了不起的模样。

那我的姿态自然也就会比较正经、比较严格。这时候,如果这个专家讲话出了什么错,我心里的信任度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就会觉得你名不符实。

相反地,如果我进来的时候,看到的老师是一个想要和我们分享的、聊天的、比较轻松自在的状态。那如果他犯错,我自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 「人有失神、马有乱蹄」嘛。

所以你看,是面具营造了真实。我对老师的态度,是由我眼中的这个老师,他一开始所摆出的姿态来决定的。

而你说这位老师一开始所摆出的姿态,又是谁来决定的?是他在脑袋里面,那个觉得「这个地方,是善是恶?」的预期所决定的。

而当老师一旦戴上面具后,我见到了那个带上面具的他,就会影响我跟他互动的方式,以至于,他的面具会越来越脱不下来。

我在做节目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我在奇葩说上讲话特自在?因为上台前,我总是会先有一个预期,那就是现场的观众,一定都是喜欢我的人,我犯什么错都不会被挑眼,所以我不用戴面具。所以很多人会说,看到那些在职场里面特别毕恭毕敬的、夹着尾巴做人的、溜须拍马的,会觉得「他好假,他戴着面具」。

其实我告诉你,他不是好假,他是害怕。

也不是因为这个环境真的对他不好,而是他预设这个环境是恶的,不会轻易接纳我的。

我们一般人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在你未来的人生当中,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工作中度过,一天当中可能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跟工作是有关的。

所以,如果你属于那种在职场上,会戴着面具的人。那上班这件事情,对你而言一定是很痛苦的,因为等于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你没在活,或者说你不是你自己。

这时候你对于工作、对于加班、对于临时的任务就会特别抗拒,因为那叫「工作侵占了我的生活」。

所以你看,戴着面具,是假不假的问题的吗?不是的。

「戴面具」的真正问题,是你在工作中会很委屈。

相反,如果在工作中你能够取得一个自在的状态,没有戴着面具,在办公室的你跟在家里的你基本上是同一个你,这时候最大的好处,就是工作对你来说,没有那么大的剥夺感。

我在米未也看到很多我们的同仁,挺晚了还留在公司,我没逼他们加班啊,我还常常说你们早点回去。但他怎么回答我?

他说,我其实没所谓,因为我在办公室很自在,我回家打电脑跟在这边打电脑没什么分别。看到同仁没那么抗拒留在办公室,我很欣慰。因为至少他在进我们这个办公室的时候,不觉得这里是个恶地。

很多人说,马东你真了不起,创造了一个让员工觉得很善良的办公场所。但我说,这不是创造的,是这个同事,他定位定得好;在他进来的时候,预期这里不是一个会为难我的地方;而由于他是这样的人,我也不会特别为难他。

我听过有人说,善良是最大的聪明。但在这里,我要把这个句子改一改,应该是说「对善良的预期,是最大的聪明」。

只有当你有了对善良的预期,就会不自觉地调整和放松自己的行为,也因此,别人在和你互动的时候,也会采用善良的互动模式。

好,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请你想想,你最近要参加的一个陌生场合,可以是新公司面试,可以是见一个新客户,可以是一场讲座。把这件事情在脑子里陈述一遍。然后,换一种心态,换一种方法,再陈述一遍。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哪一种让你更自在?

【找准心态 】02 别把职场,当成假面舞会——职场面具

有人曾说:「善良是最大的聪明」。但更准确地说,「对善良的预期」,才是最大的聪明。

【找准心态】01 你把公司当什么?|流动定义

【找准心态】02 别把职场,当成假面舞会|职场面具

【找准心态】03 老板主意总没准,叫我怎么办?|动力方向盘

【第一周彩蛋】你的焦虑,可能是种自恋

你好,我是马东。

职场B计划,今天我们聊聊「职场面具」。

一提到戴着面具做人,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看到那种类似的公众号,都在说,在职场上要戴着面具,不管是笑脸迎人的面具、还是夹着尾巴做人的面具。回到家的那一刻才能够松开领带,脱下面具做回自己。

因此也有很多人在抱怨,或者在感叹,职场当中戴着面具做人的不容易,以及如何拿下面具的建议。

可是坦白讲,这些东西在我看来都不太对劲。因为戴不戴面具这件事情跟职场没有关系。相信你也看到过,很多人恰恰是回到家才戴上面具的,比如扮演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子女等等。

戴面具跟什么有关?它跟你在踏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你觉得这个地方是善是恶有关。

如果你觉得这个地方是恶的,是对我会很严格的,会挑剔我的,我犯错是不容易被原谅的,那么,我就会选择戴上面具。这个面具,可能是讨好,可能是乖巧,可能是把自己绷得很紧。

而相反地,如果我觉得这个地方是善的,是对我会比较温和的,不会刻意伤害我的,我如果犯错,是可以被原谅的,那么,我就不需要戴什么面具,我在这个环境里就可以比较轻松。

但是要注意,我们这里讲的善恶不是说环境真的有善恶之分,而是一种对环境的猜测跟预期。

他们专业上还有一个词叫做「心理真实」影响「客观真实」。可是我们简单一点,就讲「你心里想的」跟「你实际上遇到的」。

什么意思呢?我举一个例子。

我们公司常常要做很多的课程,会请很多专家学者来给我们做培训,提供一些观点。

有一次,有个专家就讲了,我来这边给你们做培训,用什么姿态对应对你们,其实取决于你们还没进会议室之前,我对这个环境的预判。

这个专家说,其实我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我告诉自己,等一下进来的是一批很犀利、很精明、很严格的人。

开玩笑,《奇葩说》个个都很会讲,这是在考验我,检查我。一不小心就会被辩倒,会出丑。他一旦有了这个预期,觉得这里人非善类,地非善地,整个态度就会变得比较防备、紧绷,对不对?很自然的,他就戴上面具。

但这个专家也讲了,其实我还有第二种假设:等一下我遇到的是一群很可爱的人。奇葩说嘛,大家都做真的自己,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嘛,对不对?

他们一定都是些亲切可爱、愿意包容的人。而且你看,在节目上笑笑闹闹、拼命打广告的马老师,怎么可能因为我说错话或怎么样,就diss我呢?我如果犯错,是会被包容的,是不会被拿着放大镜检查和挑剔的。

那你如果问我,进办公室之前我是怎样的?老实说,我也没想法,我也是坐下来之后看这个老师来调整我的预期。如果我一进来,看到的是一个非常正经、严肃的老师,想表现一副专业态度、一副我很了不起的模样。

那我的姿态自然也就会比较正经、比较严格。这时候,如果这个专家讲话出了什么错,我心里的信任度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就会觉得你名不符实。

相反地,如果我进来的时候,看到的老师是一个想要和我们分享的、聊天的、比较轻松自在的状态。那如果他犯错,我自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 「人有失神、马有乱蹄」嘛。

所以你看,是面具营造了真实。我对老师的态度,是由我眼中的这个老师,他一开始所摆出的姿态来决定的。

而你说这位老师一开始所摆出的姿态,又是谁来决定的?是他在脑袋里面,那个觉得「这个地方,是善是恶?」的预期所决定的。

而当老师一旦戴上面具后,我见到了那个带上面具的他,就会影响我跟他互动的方式,以至于,他的面具会越来越脱不下来。

我在做节目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我在奇葩说上讲话特自在?因为上台前,我总是会先有一个预期,那就是现场的观众,一定都是喜欢我的人,我犯什么错都不会被挑眼,所以我不用戴面具。所以很多人会说,看到那些在职场里面特别毕恭毕敬的、夹着尾巴做人的、溜须拍马的,会觉得「他好假,他戴着面具」。

其实我告诉你,他不是好假,他是害怕。

也不是因为这个环境真的对他不好,而是他预设这个环境是恶的,不会轻易接纳我的。

我们一般人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在你未来的人生当中,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工作中度过,一天当中可能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跟工作是有关的。

所以,如果你属于那种在职场上,会戴着面具的人。那上班这件事情,对你而言一定是很痛苦的,因为等于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你没在活,或者说你不是你自己。

这时候你对于工作、对于加班、对于临时的任务就会特别抗拒,因为那叫「工作侵占了我的生活」。

所以你看,戴着面具,是假不假的问题的吗?不是的。

「戴面具」的真正问题,是你在工作中会很委屈。

相反,如果在工作中你能够取得一个自在的状态,没有戴着面具,在办公室的你跟在家里的你基本上是同一个你,这时候最大的好处,就是工作对你来说,没有那么大的剥夺感。

我在米未也看到很多我们的同仁,挺晚了还留在公司,我没逼他们加班啊,我还常常说你们早点回去。但他怎么回答我?

他说,我其实没所谓,因为我在办公室很自在,我回家打电脑跟在这边打电脑没什么分别。看到同仁没那么抗拒留在办公室,我很欣慰。因为至少他在进我们这个办公室的时候,不觉得这里是个恶地。

很多人说,马东你真了不起,创造了一个让员工觉得很善良的办公场所。但我说,这不是创造的,是这个同事,他定位定得好;在他进来的时候,预期这里不是一个会为难我的地方;而由于他是这样的人,我也不会特别为难他。

我听过有人说,善良是最大的聪明。但在这里,我要把这个句子改一改,应该是说「对善良的预期,是最大的聪明」。

只有当你有了对善良的预期,就会不自觉地调整和放松自己的行为,也因此,别人在和你互动的时候,也会采用善良的互动模式。

好,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请你想想,你最近要参加的一个陌生场合,可以是新公司面试,可以是见一个新客户,可以是一场讲座。把这件事情在脑子里陈述一遍。然后,换一种心态,换一种方法,再陈述一遍。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哪一种让你更自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场B计划,今天我们聊聊「职场面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jd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