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上有一块污渍的印记,透过这个印记,我们能看到外面真实的景象吗?
不能,因为看到的是模糊的。
如果这块印记是我们心灵上的呢?
神秀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自省能力比较好的人能够时时擦去内心的尘埃。
但是,内心上很久以前形成的印记,却不是能用“勤拂拭”的方式能够去除的。
人们也许通过一些方法,把原来内心上的污渍去除了,但是,难免留下印记,自己不知道的是,你现以为光亮如镜的内心,其实是有着印记的,也许是一块,也许是很多块。
这些印记会影响着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和感受。
人们处在一个阶段,难免会出现问题,而很多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这正是内心上印记的影响。
就像一个葫芦漂在水面上,你把葫芦头按下去,葫芦尾就会翘起来,你把葫芦尾按下去,葫芦头又会翘起来。
人们最终都无法做到在那个时候把整个葫芦按入水中。
当我察觉到自己或者别人因为内心上的印记而做出有问题的言行时,很多时候我感到无能为力,我能改变自己,我能完善自己,但是我却对他人这种问题“无能为力”,因为那个印记已经成为了他人潜意识的一部分。
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意识,非常难,改变一个人的潜意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对方自己真正的觉悟到。
印记怎么去除?
如果你去寻找针对于印记本身的去除方法,那是非常痛苦且艰难的,而且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因为人做事是有反复倾向的。
我们要去除印记,就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解决。
慧能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很多人乍一听会觉得慧能大师说得很高深,境界让人敬佩,但是,仔细一想又会觉得,这不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心灵上的印记就在那摆着呢,你怎能说没有就没有了呢?
我一直认为,智慧不是用来感叹、敬佩的,而是要拿来用、去践行的。
慧能说得没有错,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当我们的潜意识里无法忘记一段过往、一段关系、一个人时,我们不要刻意的试着去忘记,不要试着去纠正,不要试着去释怀。
只要你针对这件事本身所做出的努力,哪怕是为了是弱化或者消除,其实都是在增加这件事的频次,其结果就是印记越来越牢。
无视并投入新的事件中,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当你摒弃了固有的潜意识,全新的接受了符合规律的意识,你的心灵就像是真的变得光洁而明亮了,甚至你觉得,你换了一个崭新的心。
《道德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这是说外界的一些因素能够蒙蔽、影响人们的心性。
但是相比于内心的印记,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事物。内心光亮如初,自然会减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是一种内在的觉知力,但是,如果你内心有着许多印记,你就会失去觉知力和判断力,本来透过印记看到的就是模糊的,那么, 外界一刺激,更分不清楚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42541/bf057b77810f96a0.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