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年前,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从高薪的外企辞职了,开始了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却无比愉悦的的创业生活,说是“仿佛新生,动力满满”。
由此,我开始关注驱动力的问题。
当时的我,已经在自己的工作中失去了内在的驱动力,在高薪、奖金的激励失去了最初的作用之后,工作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当工作成为了机械的重复后,我逐渐失去了工作的激情。
厌倦甚至自我的迷失由此开始。
我知道自己不开心、不享受,但却不知道怎么改变。
感觉自己就像一头被胡萝卜吸引和被大棒追赶的驴子,失去了方向。
我意识到,当自己失去了内在的驱动力,那简直等于慢性自杀。
究竟什么可以激活我对于生活和工作自发的热情呢?
真正有意义,动力满满的工作和生活到底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除了换工作这条路以外,有没有可能在原有的工作中找回激情、心流体验、意义感以及使命感这些“遗失的美好”呢?
我希望弄清楚自己的状态,更渴望唤回对工作的激情和内在驱动力。
一本叫《驱动力》的书引起了我的关注。作者是写过超级畅销书《全新思维》的知名商业思想家Daniel Pink。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驱动力理论有了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同时伴随着知与行的合一,让我慢慢唤回了自己对工作的激情。
工作之初的满血状态开始慢慢恢复,创造力、意义感及使命感让我每天动力十足,斗志满满。
对,这才是“不负此生“的工作状态。
(二)
Daniel Pink在《驱动力》这本书中总结了近50年来有关积极性/敬业度(Engagement)的所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并且提出了“驱动力3.0”的概念——作者提出,未来,每个人都需要将自己的的驱动力系统升级到21世纪的新系统,新系统必需的核心不是胡萝卜加大棒,而是自主、专精和目的。
驱动力3.0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另一种解构,再次论证了在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后,兴趣和使命感以及自我实现其实是驱动人们前行的终极动力。
驱动力1.0指的是生存冲动,即生物性驱动力,几千年来人们忙碌多是为了解决衣食住行以及繁殖等基本需求,就像马洛斯需求理论中最基础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这种模型的驱动多表现为简单粗暴的控制、命令式管理。
驱动力2.0来自外在驱动(胡萝卜加大棒),人们为了寻求奖励或避免惩罚或做出特定行为,如提高成绩、提高生产力、追求卓越等,对应马洛斯需求理论中的社交和尊重需求。这种模型的表现形式为制度约束的奖励、惩罚式管理。
过去我们大部分人都遵循着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行为模式:老板答应我们加薪,我们的工作就格外卖力;用功可望拿到好分数,我们就花更多时间读书;迟到要扣薪水,我们就乖乖准时上班……
但是这种利益驱动模型在今天遇到了悖论,就像通过自发的大规模协作的维基百科是完全免费的,用户自发生成内容的facebook比人工编辑提供的内容的雅虎更加活跃,google、3M等公司的员工在空闲时间创新效率更高,尤努斯创办的社会型企业更是用社会公益原则来取代利润最大化原则,网络上大量的免费“开源”......
这些人行为出发点不是为了直接的金钱,这种奖励机制对那些更需要自主探索的员工正在逐渐失去作用。
(三)
从需求理论角度,随着人的底层需要的满足,更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必然越来越强烈。
同时必须看到的是,奖励和惩罚机制的外在驱动形式在一定时间内的确有激励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
尤其是随着自动化、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更多的由机械性工作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机制,恰恰成为了创造性工作的障碍。
它的弱点有下面几点:
(1)奖励让内在动机消失了;
(2)奖励让成绩大幅度下降;
(3)奖励在扼杀创造力;
(4)奖励抑制了善行;
(5)引发不道德行为;
(6)奖励,是一种危险的上瘾;
(7)只关注奖励是短视的思维。
(8) 惩罚会降低人的道德优越感,从而心安理得地去怠工。
(三)
Daniel Pink指出:“在驱动力3.0时代,旧有的奖励惩罚式的激发人们积极性的方式已经不再有效,我们必须把我们的驱动力系统升级到3.0时代,这个新系统的三大要素是是自主、专精和目的。”
1. 自主
自主:我做什么,我决定。这个时代不需要更好的管理,而需要自我管理的复兴,我们天生就是自主的个体。人们必须在以下四件事情上能够自主: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团队。
2. 专精
专精: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心流的状态对专精很重要:在办公室里我们服从太多,投入太少,服从可以让我们撑过白天,投入,能够让我们撑过晚上,控制带来的是服从,自主带来的是投入。
3. 目的
目的:和我们日常理解的目的不是一回事儿,它是超越自身的渴望,寻找更高层次的追求。
人类天生就是目的找寻者。在驱动力3.0系统中,目的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肩而战,成为人们远大志向和行动指南。
(四)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先生说过,“人类的本能,有两种冲动,一是占有的冲动,一是创造的冲动。”
创造的人,并不是为自己打算什么好处,只是将自己所得者传给众人,就觉得是无上快乐。
《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明确指出,未来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驱动力的竞争。
除非我们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以及超强的适应变化的能力,我们必然会被职业世界慢慢淘汰。
这里的创造力即来自于自由自发状态(自主)下的优势发挥(专精),而适应则很大程度上与目的相关,因为只有我们真正认可它的意义所在,我们才有能力和勇气持续地面对变化和挑战。
驱动力3.0,是本能所需,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