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想法
通过时间切片看未来

通过时间切片看未来

作者: 普通生物 | 来源:发表于2017-10-02 00:47 被阅读0次

    1.“快消费”大潮与媒体盈利模式的转变

    我们正处在快消费时代。

    我们周遭的一切都是泛化的快速消费品,是的,它们不在仅限于传统商超里的小件商品,已经被扩展成了手机和智能手表以及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设备里的各种应用程序,家用游戏机里的众多游戏,甚至是各种公众号里的“干货”文章和视频的代称。我们对这些“新快速消费品”用快餐式消费的方式享用,获得了一系列的感官上的直接冲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自此,我们变得似乎只能接受这些“重拳”式产品,凡是需要思考的就避开,需要费力的就舍弃。当部分进阶知识和思想无法以快餐的形式奉上,便无处获取(因为不符合当下的“干货”定义)。从此稍稍复杂的知识就成为了某些群体的准入门槛,为了填补这些许的差距不得不交“智商税”。

    至于为什么会存在概念泛化这一事实,与主流媒体的盈利模式转变有很深的关系。虽然很多概念都存在泛化的倾向,但在网络并不发达的时代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大范围人为泛化概念的情况发生。

    在互联网诞生的那一瞬间,谁也不会想到它会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最重要途径。移动网络的兴起导致主流媒体从传统纸媒和各大电视台变为各大门户网站,而早期移动网络的速度限制了各大门户网站不得不把热点信息写的尽量凝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催化出一批笔力极强,能写出春秋笔法的新生代文字工作者,但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文章的准确性。当只把热点信息的骨干抽离出来后,有不小的可能性会使观众的判断出现较大的偏差,可事实上门户网站确实如实报道了新闻的真相(虽然只是部分),又无法用规定去制约它们。最可怕的是,当人们习惯了这些凝练的文字,便产生了惰性,懒得去寻找事情的真相,从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偏听偏信。换言之,这种凝练的文字恰巧成为了新时代的“甜品级”文字,符合了“快消费”时代的潮流,成为了合格的“新快速消费品”。

    但一众门户网站的立场并不是客观中立的,它们都是正经的商业公司。经历了早期的大规模投入,到了现在已经是瓜熟蒂落的时候了。迫于盈利的压力(也许也有收割胜利果实的喜悦),这些门户网站开始肆无忌惮的写各种软文,通过早期的人才积累,许多能写春秋笔法的编辑这时候才真真正正的派上用场了。

    之前的主流媒体的“衣食父母”分为两类:一类是订阅用户,另一类是在广告板块投放广告的企业。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之所以它们提供的信息可用度较高是因为它们的观众认可这类媒体,企业花钱买的是它们的“口碑”和消费者的信任,此时这些传统媒体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会认真地审核新闻来源,因为这才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可到了互联网时代,门户网站的倒逼使它们和企业的关系发生了质的转变,各大传统媒体也学会了炒热点、春秋笔法,一切只为了它们的金主服务(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对过去积累的信任度的快速变现)。

    为了使人们能迅速接受赞助商的产品,其中有一项十分好用的营销方式就是将高端概念下放,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环球黑卡”。不论是否刻意,为了便于观众或读者理解,有助于厂商推广,把一系列概念泛化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2.小米和现任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

    是的,我想说的是行使这一职位权力时的雷军,而不是平日里作为自然人的雷军。

    作为一个创业者,个人形象之于公众形象完全是微不足道的(至少得装作微不足道)。

    早期的小米有很好的软件基础,雷军有金山作为技术后盾,但不在明面上宣扬,可事实上金山的移动应用产品对小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WPS还是快盘都是很多用户的首选或备选方案。是的,早期的小米软件实力毋庸置疑,作为发烧友产品一经发布就引来了足够多的关注。后来通过与开源社区的交涉和开放源码之后成为了最适合“极客”一族购买的手机品牌之一。性价比和开放性是早期小米的主要卖点。

    随着时间推进,小米不能再用“发烧”的口号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对增量用户的需求引出了下一个营销热点, MIUI

    .有人可能会质疑,明明从小米诞生之日起就存在 MIUI ,为什么要把 MIUI 成为开放性和性价比之后的营销卖点?在 Android 2.3

    以及之前的时代, MIUI 一直是在增加 Android 自身不存在的功能,即使完成度高也未必真的可用(因为软件开发商未必会针对一个 ROM

    单独定制功能),同理参见 Flyme 当初的 SmartBar 。当 Android 版本到了 4.x ,故事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Google “偷师”各大定制 ROM 厂商后,开发了许多原生的新功能。统一的 API 使得开发人员能很好的适配各大厂商的不同 ROM ,

    Android 手机的可用性空前地提高。基于 Android 4.x 的 各 MIUI 版本经过不断优化,成为了最好用的 Android 定制

    ROM 之一。

    时间到了2015年,短期内无法在大陆吸引更多增量用户的小米开始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小米产品,印度成为了新的热点地区。 CEO 雷军亲自前往印度参加发布会并上台用英语演讲。然而其略显蹩脚的英语遭到了一众网友的调侃,其中不乏许多微博“大V”,甚至王思聪也“讽刺”了一番。小米公司借势引出了小米的新一代营销热点,雷军。

    在网友调侃后,雷军在微博上积极回应称“的确应该把英文学好,不让大家失望!”。瞬间舆论风向反转,王思聪也顺势道歉(当然这不是王思聪第一次在微博上道歉,上一次应该是在调侃 SNH48 给王思聪送 Tera 游戏盘后紧接着第二条微博忙说“开玩笑的”)。从此,雷军的高学历和平日里虽然较为理性但十分随和的性格成为了极佳的人设和小米的新热点。但这种营销热点的热度能持续多久就是个未知数了。

    当然在快消费时代一切可以使用的都可以成为热点,但把公司的掌舵人作为营销热点绝对是一把双刃剑,下面提到的人物就是最好的例子。

    3.谈罗永浩

    处在快消费时代对于绝大多数(独立的)内容生产者来说都是不幸的。(这里暂且用“内容”一词代指非自然的产出物,下同)

    很明显,对一切适应快消费时代运营模式的抗拒极大程度上制约了锤子科技的早期研发。在快消费时代仍然做内容深耕似乎就是一场豪赌。 T1 的“天生骄傲”被硬生生变成了“傲娇”,T2 的无端点金属中框,直到 M1 才勉勉强强能过及格线。事实上锤子科技的大多数承诺早就成为了空谈,“情怀”基本上只剩空头支票。每一代旗舰机的更新基本上就是对上一代错误的大幅度修正。在我看来,锤子科技理想状态下的 T1 基本算是概念产品,囿于时代不得不妥协,过分高估了产品的实力,最终在销量上较为失败。之后的产品基本就是一再重复这个过程。

    不同于旗舰机,顺应时代的快消产品“坚果”系列一直保有足够的话题性和相对不错的销量。在设计趋同、成本受限的前提下能做出有特点的产品这件事本身就需要极强的实力。千元机的主流消费人群是学生,其中有不少需要能展示自身个性的差异化产品,“坚果”完全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快消时代最需要的就是在同样的杯子蛋糕上放上不同的水果或糖果作点缀,换言之就是大体上趋同而在小处展现个性。

    谈到坚果Pro的销量提高(相较于锤子科技之前的机型),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与京东的合作。纵观罗永浩至今为止的公开的经历,凡是涉及平台的运营基本上都是失败的(牛博网和锤子科技官方商城)。虽然从结果倒推原因并不客观,但是这两次失败隐约能得出罗永浩及现在的运营团队并不适合做内容平台。这次借由京东3C的大力推广,锤科的新品销量提高,基本可以断定锤科今后的内容产出的主力平台不再是官网,而是其他第三方平台。但令人尴尬的是,第三方平台早已习惯了快消时代的运营模式,在它们的“常理”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炒热点,但这与罗永浩本人的精神气质完全不符,虽然罗永浩不得不妥协,但在他有些别扭的性格驱使下还是会或多或少做点“离经叛道”的事。最终陌陌直播基本停止,得到播客退款。

    我想罗永浩是不喜欢自己被消费的,但在快消费的大潮下,高人气和话题性就会把人变成消费品。现在也许娱乐并不致死,但不娱乐就等于慢性自杀。

    4.苹果“帝国”

    成为“帝国”的不是 Apple II 时代的苹果,更不是乔布斯带着 NeXT 回归后被大刀阔斧改革后的苹果,恰恰是乔布斯死后至今苹果。

    是的,现在的苹果大部分硬件上运行的软件都是基于 NeXT 当年的系统,但在今年(2017)苹果的核心软件终于开始了新的一轮迭代,文件系统改为 APFS 只是第一步,ARKit 和外接显卡的套件决定了苹果公司下一步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不能笃定地说乔布斯没有预料到现在的苹果,但是显然上述的改变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甚至有些改变完全改变了产品的定位。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少不了创业者的艰辛,也不应忽视守城人的汗水。

    不过现时的苹果确确实实是危机四伏。虽然乔布斯回归时代的苹果很难说是技术导向性企业(虽然技术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决定因素),企业从概念上来说也确确实实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但至少在这个时代苹果的产品比现在更激进。现在的苹果在核心产品 iPhone 上过度保守,以至于使得之前的存量用户并没有太大的升级动力,作为吸引增量用户的 iPhone X 又为了标新立异牺牲了太多实用性,但由于苹果品牌营销的成功会引来不少非理性消费。

    但依靠非理性消费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苹果就开始改动其他产品线:

    1.把 iPad Air2 升级款的售价提高,加上足够专业但并不适合大众的新功能,iPad 入门款则提升性能缩减其他配置;

    2.降低 MacBook 入门价格并缩减配置,使得该入门款成为仅供便携办公使用的“轻薄本”;

    3.提升 MacBook Pro 的价格,并提高部分配置显得更“专业”。

    从营销角度上来说完全没问题,但是事实上辜负了从乔布斯回归时代跟随至今的老用户的期待。

    那么苹果难道不想做更好的产品?当然想。但是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基石的半导体工业却常年止步不前,直到今年(2017)才传出消息各大圆晶厂开始尝试使用 EUV光刻机 。硬件性能的增速放缓直接影响了终端产品的性能增速一并放缓,最终演变成了各大手机厂商堆砌硬件的军备竞赛,作为独立生态圈的苹果产品也不得不参与其中。主力产品 iPhone 的 CPU 核心数从2个变为4个,仅仅隔了一年在今年(2017)又改为6个。为什么要如此大幅度提升硬件参数?因为手机软件生态不同以往,越来越需要持续的高性能来保证今后的进阶需求,比如 AR、VR、机器学习等,而不再是现在的高清视频和高画质游戏。

    苹果借电子行业发展的东风成为了手机界的霸主,受制于电子行业的瓶颈无法施展拳脚,多少有点英雄迟暮的悲凉。

    那么该如何定义乔布斯时代?是巧合也好,是独具慧眼也罢,这种无法复现的成功既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又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是乐于把那些无稽的“创意”放在一个“天才”身上。人各自靠言论划归不同阵营,于是幻想中的苹果“帝国”由此诞生。

    5.技术可控

    当我们开始追忆过去的天空、水、空气、土壤和那纯真的年代时,是不是已经离它们太远了?

    我不愿使用满目疮痍来形容人类现今的生存环境,总想用任何理论反驳这个形容词。但是我放弃了。

    当人类的主要目标变为革新技术的那一瞬,就基本决定了今时今日的状态。各种新技术来的快去的也快,人类变成了新事物的观众和裁判,根据喜好来决定各种技术的去留。归根到底技术只能算工具,人才是衡量社会状态的唯一维度。 人所处的各种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事实上成为了各种技术的试验场。

    人类过于相信实验室的结果,最终造成了无数惨案,比如臭名昭著的 DDT 。很多实验仅仅得出了 'No evidence of harm' 于是就有人开始大范围推广,更有甚者混淆 'Evidence of no harm' 和 'No evidence of harm' 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为了经济利益抛弃道德。反正现在是快消费时代,赚够钱就跑。

    依我看来,人之所以强于其他动物,在于能控制尽可能多的变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无法使一切可控,至少有备选方案能及时止损。当我们无法控制技术,大概我们就失去了最根本的优势。

    所以当有人反对建造核电站、有毒化工厂的时候,我大概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了。

    6.人工智能和“工具”自身产出内容

    为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概念突然变成了热点话题?主要在于它们对于传统技术是一场概念上的颠覆。

    以往内容只能由人产出,但现在,在满足一定的逻辑条件下,经过人的挑拣,机器也能产出有用的内容了。说的更具体些,就是以往作为工具的机器,通过逻辑电路或其他方式能变成和我们一样的内容产出者了。有些科幻作者更进一步,认为未来甚至这些机器能在人类社会中获得与人类相似的地位。在电子产业达到瓶颈的今天,能满足人类对未来的窥探欲的似乎只有这唯一的途径了。

    但即使这些高级工具为我们展现了未来世界的冰山一角,谁又能说我们不是同时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呢?

    制约人类社会最根本的规则是道德。然而机器间不存在社会,更没有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当它们真的“活”了,谁有能证明它们可控呢?

    软件行业多多少少对人工智能感到开心,因为终于有一天这些虚拟的工具会成为现实存在的事物。机器产出的内容并不受制于硬件,即使产出速度受限于硬件的性能,在内容的表达方式上需要用硬件定义的方式呈现,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凡是人工智能的产物必然是泛化的,所属国家和群体能理解的,通用的信息。这和传统媒体产出的信息在概念上是同一级别的。换言之,软件工程师可以用虚拟的工具影响实体经济而不必受制于硬件。

    科学家是需要进取心的,但这些软件体验在短期内达不到基本需求,并且需要通过获取用户隐私才能够迭代。这种过度强调技术却忽视人性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人是一种理智与情感并行的生物(是的我们每天都在双发射)。凡是缺失了一点,就会不正常,既然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所以社会也必须顾及人类的这两种特性。据我看来,现在的人类社会是由理性引领,在不损伤利益的前提下满足基本欲求,歌颂“大同社会”之类的最高理想,很少顾及个人的情感。

    我们越是对理性渴望,越是陷入对工具及其产出物的满足感,就离感性越远。

    7.个人的未来

    在破烂不堪的时代帷幕后,“他们”想骗你变成工蜂。

    旧有的观念不断被革新,隐性的障碍不停在增加着。

    当知乎告诉你“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是的它们似乎认为自己可以定义知识),当你发现买知乎Live的“门票”可以解锁更多内容的新姿势,当你喝着红茶默念“要优雅”,当你忽视了隐私的重要性,当你已经习惯放弃自身权益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变成了合格的新时代的工蜂。

    我似乎不是尼采口中的“超人”,只觉得眼前的大山和巨人越来越多。似乎我们不得不麻木着适应这一切。

    8.社会的未来

    一切都是未知。

    即便如此,我穷尽我所有的想象力,最终构想出了两个略显荒诞的未来。

    第一个时代,人类将电子时代的既有成果发挥到极致,并进一步发展,达到了电子设备的能实现的极限。同时,我假设这个时代能生产出时光机来发现各种平行世界的未来。我把这个时代称为“最终电子时代”。

    第二个时代,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肉体和电子设备对信息的限制,最终在生物层面完成了信息流的共享。我把这个时代称作“统一信息流时代”。

    当第一个时代的人用时光机到达了第二个时代,早已料想到这一点的“新人类”在世界入口留下了一段对“旧人类”嘲讽的文字:

    “欢迎你回到墓地,可怜的故人(旧人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过时间切片看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lz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