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敢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所以一直无法突破和成长。
不跳出熟悉的领域去试试其他,都忘了什么叫打击,什么叫挫折?在舒适区里呆的时间长了,还剩下多少迈出一脚的勇气?
在舒适区里呆久了,就会容易丧失斗志,不思进取。就算成功的机会摆在面前,都无法把握,就如温室里的花朵般,不堪一击。
在舒适区里呆久了,心里素质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抗压能力也越来越低,遇到一点变故、压力、困难,就会在不自觉中选择退缩 、逃避 、怀疑自己。
在舒适区里呆久了,就会害怕接触新事物、新环境,甚至连曾经十分熟悉擅长的事情或工作,都会产生畏难情绪。
在舒适区呆久了,目标越降越低,没有了欲望和追求,过份安于现状,甚至主动放弃很多提升自身能力和改善生活的机会,哪怕碌碌无为,也自我安慰觉得岁月静好。有人代替自己负重前行,就不想再作出任何改变。
有人说:“其实,上帝只不过是给了人生两个选择题,无聊无风险模式或有趣有风险模式。”
舒适区就是无聊无风险模式,但缺乏锻炼和趣味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困难区虽然是有风险模式,有风险就意味着有很多可能性,或者会更好或者会更坏,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才能精进自我。
学习和成长,不在人的舒适区里。有时候,无聊的生活过多了就会产生迷茫,告别迷茫的最简单途径,就是走出舒适区,放弃娱乐和安逸,踏入学习区域。只有在跳出舒适区的那条路上,才能收获成长和进步。
一直生活在舒适区里,就如同躲在“伞”下生活,外面的风风雨雨,都有“伞”为自己遮挡和掩护,但,自己不去经历风雨,又怎会茁壮成长呢?
舒适区确实是让人身心放松,感觉到安全舒适的区域,但有时候越安全的地方越不安全。在舒适区里呆久了,自我满足感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饭吃、有班上、有房住、有健康、有亲人,贪图这种安定和安逸,可是,生活总是残酷的,天总有不测之风云,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往往现实中的很多旦夕祸福都是那么的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
所以越是长期呆在舒适区这种安全地带,就越是危险,也可能是处于“出事概率”越来越高的不安全地带边缘!
其实仔细想想,舒适区也未必舒适和安全。
那只是我们自己找了一把“伞”,躲在“伞”下,以为就能永久寻得庇护了,出了事反正有这把“伞”来替我们担责任……
可这把“伞”,可能有点小,可能会破洞,可能只能为我们遮住一时的绵绵细雨。一旦狂风暴雨来临,也许根本不能给我们提供恒久的安全!
如果一直懒着、躺着,或许不需要花太多力气刷新对自己的认识,而有一天危机出现的时候,才有一股外力逼着你不得不走出舒适区,到那时候些许已经有点晚了。
等到“伞”真的坏了,彻底失去了庇护所,才被迫重新开始踏上找“伞”的旅途,而惶惶不可终日,才后悔莫及,心力交瘁。
走出舒适区,不再躲在“伞”底,而是选择成为“伞”。
我是时刻有这种警惕和危机感的人,害怕自己安于现状,在这个复杂多变节奏快的社会,就如时刻感受到有一把利刃悬于头顶,逼迫我走出舒适区,选择不断学习,勇敢踏入困难区,主动求变,保持奋进。
在安逸的地方呆久了,容易一叶障目,就像“青蛙”一样,只要环境足够舒适,从来不关心井口之外的世界会怎么样,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其实世界很大,外面很精彩,摆脱“青蛙”的舒适区,才有可能突破自我,才能高效的向上生长。
不要等到一件事做不下去了,再去想下一件事。学会“逃离舒适区”,主动离开自己熟悉擅长的领域才能获得人生主动权,而不是被迫选择。
要有更好的成长,必须主动走出舒适区,也就是主动走出“伞”底,去面对风雨洗礼。只有不断经历失败和成功的过程才能得到智慧、得到成长、得到能量。
当我们成长了,我们强大了,我们有力量了,我们就再也不需要找“伞”了,而是自己成为“伞”,去保护需要保护的人!
懂得未雨绸缪,主动离开舒适区,只有离开舒适区去学习新知、挑战自己,才能在收获成果的时候享受真正的舒适。只有化被动为主动,你才会更勇敢的挑战自己的极限,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才能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段话:“【长板太长,短板太短,杀敌亦杀己。】把长板主动砍掉一部分,多花时间补补短板,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少杀一些敌,反而能在一场场战斗中,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准。”
其实成长的过程,取得质的飞跃阶段往往是迎接新挑战或转化危机之后。所以,别害怕挑战,而是自然的让自身成为“解决困难的一项有利条件”。
向下的人生总是容易的,但向上生长的人生会收获更多美好的风景。为了人间值得,为了探索更多未知的风景,要勇敢挑战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嘿,不妨大胆一点吧,反正生命只有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