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泰,位于中国新疆北部,西北方向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东北方向是蒙古国。那里的冬季漫长、寒冷,进入十一月之后降雪不断,除了房子、树木、河流、天空之外,一切皆被厚厚的白雪覆盖。
航拍镜头下的禾木村禾木乡,中国西部最北部的乡,是禾木草原最高的行政单位,这里生活着蒙古族图瓦部落的人们。本片的主角玛利琴便是图瓦人,一个会使用古老毛皮滑雪板的图瓦人,到了冬天之后他边踩着雪板登上山顶,之后驰骋而下。
于我而言,观看《阿勒泰野雪行记》是一次朝圣,是对中国最美野雪之地阿勒泰的一次朝圣,是对驶过500公里冰雪山路的主创团队的朝圣,是向往而不得的美好旅途的朝圣。
图瓦人脚踩古老毛皮滑雪板行走在齐腰深的雪中阿勒泰的野雪是齐腰深的粉雪,镜头里的鹅毛大雪似乎一直没停过,从早上飘到中午,再飘到晚上。此般野雪被滑雪者视作无上追求,不论是崇礼的万龙、还是吉林的北大壶,这两个中国粉雪最好的雪场,都不曾拥有,所以近几年国内开始有了中国最好的野雪在新疆的说法。
图瓦人从山顶滑下为了中国最好的野雪前往阿勒泰是绝对值得的,但不必到达禾木,到达禾木就是为了溯源古老的毛皮滑雪板。87岁的图瓦老人是制作毛皮滑雪板的匠人,一棵普通的树、一张普通的兽皮,在经历劈砍、定型、固定毛皮之后,就能成为一副毛皮滑雪板,因皮毛有顺逆,当代步或踩板登山时,它可以轻松驾驭,当一跃而下时,它也不输现代也雪板。
怀抱着树木下山的小孙子影片中的老人带着不满20岁的孙子前往森林中选好树,伐下后由孙子带下山,之后言传身教的向小孙子传授制作方法,整个过程于他们普通而又平静,还时常有拌嘴,是大多数爷孙间关系的写照。让我想起幼时姥爷教我做风筝,也是简简单单的一截竹子、几张薄纸,做好之后在带着我到田间放飞。
制作毛皮滑雪板的87岁老人现代社会小伙子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见识以及更多的乐趣,不再崇拜有着传统手艺的长辈,许多传统文化便逐渐消逝,断了传承。于是我们回到稍显闭塞的深山、草原中,去这些尚未被信息化冲击的地方找寻传统和传承,通过影像和文字来保存它们,一如那些古人刻在洞穴里的壁画,告诉我们在一万年前祖先们在冬天穿着雪板去山林里狩猎。
古人滑雪的壁画通过电影《阿勒泰野雪行记》,我有幸和五百位热爱滑雪和户外的人一起,在北京的电影院里遇见美丽的阿勒泰,看着遥远的美好,心生向往,这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主创团队与图瓦人一起登山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也能有机会,飞往新疆、穿越500公里冰雪山路,到达禾木,体验中国最美的野雪。身未至、心已远,希望在今晚的梦里我到达这里。
图片截取自《阿勒泰野雪行记》预告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