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每个成功的奴才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独到之处
正文:
在头条曾经看到过一个问题:《红楼梦》中的赖大是如何混起来的?
于是我就翻开《红楼梦》找出关于他们一家的故事看了一番。
书中,对赖大一家的描述有不少,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代做奴才,还是在现代的“白骨精”,要想能够在某个地方安身立命之外,还能混的风生水起,必定有他们的独到之处。
赖大的成功,我总结了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有良好的感情基础;第二,本人寡言且精明,还有一技之长;第三,有远见,善察言观色,能审时度势。
且容我一一细细道来。
第一,良好的感情基础。这一点需要先分析一下他的出身。
赖大,首见《红楼梦》第十六回,赖嬷嬷之子,赖尚荣之父。
书中称他是“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来”的“家生子儿”。
赖大在各主子眼里有感情基础,这个基础,其实是来自赖嬷嬷,此处拐个弯,先讲讲赖嬷嬷的故事。
赖嬷嬷其人,首见第四十三回,赖大、赖二之母,赖尚荣的祖母,是个服侍过贾府老主子的老妈妈。
在书中有个一情节:众人凑份子给凤姐过生日,贾母说她“份位虽低,钱却比她们(指尤氏等人)多”,说她是“财主”,应多出些份银;
另有情节:她孙子赖尚荣捐了县官,她在宽阔的花园里大宴宾客,连贾母、王夫人都去赴宴,荣耀非常;
另外,周瑞之子犯了家规,本来已经撵出去,周瑞家的跪求她向凤姐说情以后,果然从轻发落了。这些都显示出她年高有体面,说话有分量,有着“老封君”般的身份。
赖嬷嬷,凭着她的饱经世故和风霜得来的聪明,左右逢源,赢得了主子们的信任和嘉许,赖家也借势迅速积蓄起了财势。
有一次,凤姐将宝玉、黛玉应凑的份银分摊给邢夫人和王夫人,她却大叫“这可反了”,笑说凤姐:“这儿媳妇成了陌路人,内侄女竟成了外侄女儿了”,看似指责,实际上却是笑谑中曲意奉承了贾母、凤姐,也讨好了邢夫人和王夫人。她不仅能够当着众人面数说自己的孙子,还用严厉的口吻教训宝玉,责备贾珍,表现出一副忠心为奴的模样。
众人感到的只是她显示出来的财富、年高、机智、忠心,使她这个名分上的奴才,在贾府众多人物中占据了一席特殊的地位。
有这样一位母亲,赖大得益良多,一方面耳濡目染,让他从小比别人懂更多人情世故,再者给他打下来良好的和上级主子相处的感情基础,使得他在同等条件下,更容易脱颖而出。
就这样赖大比别人轻易地做到荣府大总管的位置。
他一出场便为豪华奢侈的元妃归省忙得不可开交:安插摆布筹建大观园;盘算出入账目;点人丁、开册籍、监工等等。由此可见,他也是个善于学习的多面手,各方面都能顶起来。无怪乎能赢得主子们的依赖和信任了。
主子们外出,“荣府只留得赖大”主管事务,显示他深得主子信任。以至于连贾芹、周瑞家的,都曾向他和赖嬷嬷跪下求情。
连贾蔷,这个宁府嫡派玄孙竟称他“赖爷爷”,脂砚斋曾经有评论曰“此称呼令人酸鼻!”
第二,本人寡言且精明,还有一技之长。
他少言寡语,却十分精明,连“敏”探春都要学他经营管理花园的经验。
他虽然是一名奴仆,却有一个“虽不及大观园,却也是十分齐整宽敞,泉石林立,楼阁亭轩,也有好几出惊人骇目的大花园”(见第四十七回)。
他的善于打理花园的特点,在他妻子身上也显露无疑。
赖大家的,首见第四十三回,赖大之妻,赖尚荣之母,虽不及婆婆赖嬷嬷那样年高位重有体面,却也是个“有头脸管事的媳妇”,她闲时不是送些腊梅,水仙给宝琴、黛玉等,就是送个鱼风筝给宝玉,颇得年轻主子好感,都称她“赖大婶”。
这些描述说明什么?说明赖大一家人的精明世故,及他本人的能干之处,管理花园出色,有一技之长,其他工作也是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试想一下,就是现代社会中,我们也是喜欢这样一个有背景,可信赖,且自身工作能力出色的人吧!古人又不傻,为什么不器重他呢?
第三,有远见,善察言观色,能审时度势。
表现在两件事情上,首先,他花了银子,为儿子捐了一个知县的官儿。
穿插一下赖大之子的情况介绍。
赖尚荣,首见第四十五回,赖大之子,出身于贾府有财势的奴仆之家,一出娘胎,就去了奴籍。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奶子捧凤凰似的”。到三十岁,其父为他捐了个知县的前程,赖家为此还大宴宾客三天,荣耀非常。
他已从一个“奴才秧子”变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交往的都是薛蟠、柳湘莲等世家子弟。做了官后,他并未如赖嬷嬷教训的那样“安分守己,尽忠报国”,行为“不怎么样”,“手也长”(见第一一七回),更谈不上孝敬主子了。
贾政南行,盘费短缺,向他借银子,他却派人禀启说有“多少苦处”,实际是不想借银。惹得贾政大怒。
他情知不妙,赶紧通知父母避走他乡,自己也告病辞官,避祸而去。
赖大给儿子买官的银财哪里来的?自然是他从贾府中渔利而得。
做为总管,他肯定看出来贾府表明轰轰烈烈,实则衰败枯倒的状况,所以提前给儿子捐官来做。
其次,他不管再有财有势,毕竟还是个奴才,当贾政为赖向荣拒绝借银子的事情勃然大怒的时候,他沉不住气了,生恐主人回府以后查办他,赶紧告假赎身,远走高飞,不知去向。如果不考虑忠心问题,这种生存能力,逐利驱凶,审时度势的能力,放到现在也绝对是杠杠的!
以上就是我对赖大及其一家人的简单分析。
其实,每一个人,不管古代还是现代,能够在一个大单位混的风生水起,绝对都是有一大把刷子的人!都有其过人之处啊。
当然在古代,作为一个奴才,首先得跟对了主子才有前程和未来可言。否则,荣不一定共,辱是一定要一起受着的。君不见,每次抄家之后,家奴发卖也是一大笔银子的收入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