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接触了几家企业主,无论公司规模大小,都遇到同样的一个问题,企业有非常完善,甚至近乎完美的员工手册,对每个职位的岗位职责描述细致之极,随便一个岗位的职责要求都有几十条,然而,现实却是大事、小事最后总是与老板想要的目标不相符。还有企业认为,只要能出一套完整的员工手册,公司章程,整个企业会按照老板的期望成为一家高效的公司,但现实并非如此。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当我回忆自己曾经在500强的工作经历时,我完全想不起来一进公司有谁给我培训过岗位职责,让我背诵员工手册。现实是在基本的入职培训后,能够按照公司的流程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其结果就已经能够确保合格了,如果对自己的要求再高一点,或者领导再指点一下,那么就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了。
让我印象深刻地入职经历是成功应聘JJL分公司总经理的职位,最后一轮地面试,要求候选人进行一场“就职演讲”,假设自己已经在这个岗位,每一项工作你将如何开展。这是一个综合考评,也能验证入职后能否快速进入工作角色。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当确定人选后,在公司商学院的培训一直延续到入职以后。先是在每个工作部门进行为期至少半天的培训,一项培训结束紧接着考核。就在入职前培训结束后,每周仍有在线培训,以及在线考核。最初的三个月,几乎每天都是工作结束后就开始培训、考核,每天都在线上考试到深夜,但在收到商学院发来的考核通过邮件时,那种成就感也是前所未有的。
我的个人经历告诉我,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通过一本完美的员工手册得到高效的执行力,从一本员工手册到实现高效的工作结果,这中间是有转化环节的,而这个转化环节是培训,是工作流程,是教练般地引导。如果通过一本手册就可以创造一个“好公司”,那是不是买来一本百年企业的员工手册,甚至企业管理章程就可以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企业主们普遍关心如何提高执行力的问题,并不是制定了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就可以实现的,我尝试用波利亚的四步解题法来梳理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第一步:彻底理解问题。执行力不强,这个结论中涉及两个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事。人是执行者,事是具体的工作项目。有三种情况:1、执行者知道如何干,干到什么标准是合格,那么应该就可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2、执行者知道如何干,不知道什么标准是合格,以自己的理解为标准,结果就会和预期有偏差。3、执行者不知道道如何干,更不知道标准,也不知道应该向谁去请教,或者拖延,或者推给他人,结果就是可能不了了知。
第二步:形成解决思路。解决执行者的问题:1、执行者在执行工作任务之前就已经知道工作方法,即使不知道方法,在接到任务时也已经与发令者有了充分有效地沟通,了解并且清楚地知道遇到问题该向谁求救。2、发令者在给出任务时也给出了清晰地完成标准。解决事的问题,如果是一件复杂任务:1、任务在被交出之前就已经充分沟通,做出步骤分解,分析找出可能出现的卡点,有预定的解决方案。2、确定任务目标已被充分理解。
第三步:执行。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却也是重要的环节,关键点就是每一步都要检查。
第四步:总结。仍然在困惑中的企业主们往往会忽略这个环节。总结地重要性在于:1、任务的执行结果与发出任务时的目标是否一致,是什么导致了偏差,这个偏差如何在下一次任务中避免。2、如果执行结果远远超出预期,是什么起了作用,为什么,这个经验是否可以复制。
持续循环地重复以上步骤,每一个执行者都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演练,修正,以求最大限度地接近标准,当这些动作成为习惯,也就成为了真正地高效执行者。
当然,在这个完全理论化的分析过程里,我们忽略了许多其他因素,比如,执行者本身的职业素质是否与其职位匹配,企业是否对自己的运营目标做了分解,以确保每个指令发出时与总目标是一致的等等。总之,在这个抢人的时代,想找到一个拿来就能马上用的人,一个一进入岗位就可以高效工作的人机率是非常低的,尤其是中高层岗位,不亚于买彩票中个奖。如果把“提高执行力”当作一场游戏的终极目标,那么企业要为刚刚开始游戏的“小白”们,通过各种“指令”“任务”,以及“攻略”快速地通过每一关卡,最终找到自己岗位的高终效工作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