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在写自己的习得课程论文时偶然发现的一篇,刚好结合周老师新版《入门》里添加的界面假说内容。非常不错。同时也有周老师提醒我的多语种心理动词对比。受启发。
摘要:汉英心理动词在句法语义界面特征存在差异。本研究任务调查法测试学习者中介语对心理动词的表征和加工效率。
研究发现: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的中介语表征表现出发展特征,但加工效率无显著提升,符合“界面假说”的预测。进一步分析表明,母语迁移和题元层级式影响中介语表征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学习者对界面信息加工效率较低则可能是由汉语本身的加工难度及任务类型造成。
一 心理动词的句法语义界面特征
英语有SE动词,有OE动词,
SE动词,如like 喜欢。 感事题元(心理活动的感受者)在前,做主语。客体题元(心理活动的对象)在后,做宾语
OE动词,如激怒,irritate ,感事题元在后做宾语,客体题元在前,作主语。
生成语言学认为,题元角色具有不同的突显度,在深层结构中可以出现在不同的高低位置并形成一定的题元层级,在这一层级中,感事>客体,基于此提出utah假设。认为题元层级高的成分在句法结构中也占有较高的位置。所以感事一般处于主语位置。客体通畅处于宾语位置。但只有se动词的句法符合这一假设。o e动词与之相反。又有人提出新解,oe动词带有隐形的且语音为空值的义素,对题元的要求是感事和致事(引起心理变化的原因)而非客体。在题元层级中,致事>感事>客体,因此致事可以成为句子主语,感事则顺应称为句子宾语。
赵杨认为,汉语没有oe。
但王文斌等人认为,汉语有。
从英汉对比角度出发,汉语心理动词可分三类,一类是se动词,一类是汉语为se英语为oe的动词,第三类是英汉都为oe的动词。
英汉心理动词的语际差异还体现在致使含义亦词汇使役为主,oe动词本身带有使役义素,后接宾语时可直接表示致事式感事产生心理变化的含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