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开始注册并写作
前天,我看到刘润老师(得到专栏《五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自从孩子开了公号,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作文》。讲的是他的儿子现在上小学,经常需要练习写作。刚开始都是孩子的妈妈在指导和评价,让孩子修改到妈妈认为可以了为止,这可能是大部分家长的常见做法了。
不过,这样做却有两个缺点:第一、妈妈觉得好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吗?第二、孩子难以获得写作的乐趣。于是刘润老师干脆就让孩子在公众号上写文章,这样刚好创造了一个符合刻意练习的学习情景。第一、有反馈(网友的评论)。第二、有奖励(可能还有打赏的钱)。但是,反馈和奖励都不是目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才是最终目的。
所以我就在想连小孩子都在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而努力,我又未尝不可?
因为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取代大部分重复性的工作,人类更多的做一些脑力创造性的工作,而写作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写作这个领域的竞争势必会越来越激烈,激烈竞争下肯定只有水平高者能获得高回报。然而我不属于天才作家,所以需要靠逐渐的可以练习才能够提高的。

我看到《刻意练习》这本书讲的,刻意练习需要有三要素:设定和拆解目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所以我也效仿刘润老师给孩子设计的练习策略:在有反馈的平台进行刻意练习。就在简书注册了账号,开始写作。
我的感受
今天是我第一天写作,所以我的期待并不高,只要有一个人看到我的文章,我就满足。
我写好第一篇文章,反复修改查看,然后忐忑的点击了发布。之后我看到还可以投稿,这时候有两个自我开始辩论了。
第一个自我说:你的文章还不够资格去申请。第二个自我说:你的能力是会在挑战中逐渐提升的,即使这一次投稿失败了,下一次你可以把排版做好一些,或者把内容写得更通顺,更有深刻,总之是可以慢慢改进,慢慢提升的。我最终听取了第二个自我的建议,投稿了。因为我知道我想要的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去证明自己是个写作天才,我不需要有压力和包袱。
大概过了十分钟,我收到了系统信息。我的文章已经通过了审核。我当时欣喜若狂,虽然这没有什么物质上的奖励,但是这是我进步路上的巨大推力。我想起刘润老师说他对于写作的热爱就是因为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把他的文章作为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了朗读。从此他就像被上了永不停歇的发条,一直坚持写作。而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刻意练习几十年,可以达到的能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我很感谢简书平台给我这样的感觉。
我的小想法

之后我又在简书上浏览了几篇别人的文章,我看到有许多的朋友喜欢写作,并且很坚持。同时也有一些声音说自己坚持了十几天,没有什么收获,感觉没有了继续的意义。
做一件事情我们有两种动力: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内在动力就是自己内心的热爱,以及自己希望得到能力上的提升,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外在动力多数属于物质上的奖励。
如果纯粹的想靠外在动力来支撑自己坚持的话,很困难。因为很可能世界并不会如你所愿。这时候因为你的期待比较高,希望有物质上的收获,所以当事与愿违的时候,你也会很沮丧。
如果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内在动力上:关注自己每一篇文章是否有所进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体会表达的乐趣。这时候就不容易失望和沮丧了。而如果偶尔阅读量上升,收益上升了,也算是一种意外的奖励了。这样也许会更容易坚持下去。
希望所有热爱写作和想提升写作能力的人,在这条路上都能越走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