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顾名思义,即播谷降雨,
这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
气温回升加快,降雨增多,
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
也标志着寒冷的天气逐渐消失。
谷雨养生有这三大要点,
一起来看看吧——
要点一
“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论及春季的饮食养生时曾提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饮食原则。也就是说,在春季里除了重视对肝脏的保养外,还应该注意对脾胃的调养,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少食用酸味食物,转而多吃甘味食物,以调养脾胃。
中医认为,西红柿、柑、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鳟鱼、蜂乳、醋等为酸味食物,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绝大多数食物都属于甘味食物,如米面、蔬菜、禽鱼肉蛋等。
不过,具有酸味的食物往往含维生素C较多,所以只是强调适当地少食酸味食物而不是不食。
此外,根据“食甘健脾”的原则,适量地多吃些大枣、山药、莲子及豆类食物有益于保养脾胃。
要点二
多吃“三香”
香菜
又名芫荽,把它撒在做好的菜肴或鲜汤上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春季吃香菜能发散寒气,中医认为香菜性温味甘,能健胃消食,利尿通便,还能降压排毒,排出身体堆积的毒素。但香菜味辛,多食或久食,会耗气、损精神,进而引发或加重气虚,常得感冒的人吃过多香菜会导致感冒更加频繁。平时常食用补品者不宜食用香菜。
香菇
春天人体新陈代谢比较旺盛,血液循环加快,对于儿童来说是长个的好时机,此时需要大量的维生素D,而香菇就富含维生素D。需要说明的是,香菇经过日晒之后,维生素D含量更高。
香葱
春天正是香葱上市的季节,不同于大葱,它的葱白短、绿叶多,味道没有大葱辣。小葱中所含的葱素具有杀菌的作用,还能软化血管,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用香葱制作的葱油不仅能够去除腥膻味以及油腻菜肴的异味,还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
要点三
多吃三种黑色食物
谷雨天气反复,此时应注意养肝、祛湿、补血益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抵抗力,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除了多吃“三香”,这时候也应该多吃以下三种黑色食物——
黑米
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此时的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可以性温味甘食物为主,如糯米、黑米。
黑米具有清除自由基、改善缺铁性贫血、抗应激反应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黑米中的黄铜类化合物能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减轻血管脆性,防止血管破裂和止血。此外,黑米还有抗菌,降低血压、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效。
黑木耳
谷雨时节人体消化功能处于旺盛时期,也是滋补身体的大好时期,适当进补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但此时进补不能像冬天那样,应适当食用一些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例如黑木耳。
黑木耳有“素中之荤”之美誉,铁含量极为丰富,故常吃木耳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还可防治缺铁性贫血。木耳含有维生素K,能维持体内凝血因子的正常水平,防止出血。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
黑豆
黑豆中富含的钙是人体补钙的极好来源。此外,黑豆中的铁可预防人体缺铁性贫血。黑豆还含有的花青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和维生素E协同,能够成为体内防止氧化的保护层,增加抗氧化活性,起到延缓衰老和增强体质的作用,为安度炎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款经典食方请收好——
1、木棉薏米瘦肉汤
【材料】木棉花30克,薏米50克,红萝卜1条,瘦肉半斤。
【方法】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材料,等水再滚起,改用中火继续煲一小时左右,即可以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解暑消滞,适用于精神疲乏,手脚无力,食欲不振,小便不畅等人群。
2、葱花腰子汤
【材料】葱花、姜丝各3克,绍酒20克,猪腰2个。
【方法】猪腰纵剖两半,去白筋洗净,切薄片,“飞水”。起油锅下姜丝、清水1250毫升(5碗量)煮沸,下绍酒、猪腰滚至熟,调入适量食盐、胡椒粉、生抽拌匀,下葱花即可。可供3~4人用。
【功效】舒筋活络,壮腰健肾。
3、赤小豆粉葛蜜枣猪横脷汤
【材料】赤小豆50克、粉葛750克、蜜枣6个、猪横脷2条、猪瘦肉250克、生姜3片。
【方法】赤小豆、蜜枣洗净;粉葛去皮、洗净切片;猪横脷洗净,刮去油脂,并稍滚片刻;猪瘦肉洗净,不用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
【功效】利水除烦。
4、牛膝猪蹄汤
【材料】牛膝12克、北芪10克(中药店有售)、冬菇30克、猪蹄1对、生姜3片。
【方法】各配料稍浸泡、洗净,冬菇去蒂;猪蹄去毛、甲,洗净,切对半。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活血通经、补益肝肾。
5、桑寄生薏苡仁脊骨汤
【材料】桑寄生10克、薏苡仁30克、脊骨300克、猪肉50克、蜜枣1粒(3~4人量)。
【方法】先将脊骨斩块汆水去掉血污,桑寄生、薏苡仁清洗干净,稍浸泡。然后将所有食材同蜜枣一起放入瓦煲中加入2000毫升清水,大火滚沸后改用中小火再煲1~1.5小时,最后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功效,可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证。
6、土茯苓绿豆煲鸭汤
【材料】土茯苓30克、绿豆50克、光鸭1只、生姜3片。
【做法】土茯苓、绿豆洗净,稍浸泡;光鸭洗净,去内脏和尾部,如嫌汤肥腻可撕去鸭皮。然后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先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3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鸭可捞起,切为块状拌酱油佐餐用。
【功效】清热祛湿,男女老少皆宜。
7、红枣莲子粥
【材料】红枣20枚,莲子15克,大米100克,水适量。
【做法】将红枣、莲子、大米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
【功效】益气健脾、补虚健身,特别适合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倦乏力、大便溏泄等症状者食用。
8、薏米山药粥
【材料】薏米10克,山药10克(鲜山药5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
【做法】做法同红枣莲子粥。
【功效】健脾渗湿、滋补肺肾,适合于有消化不良性腹泻、大便溏泄、全身无力、心悸气短等症状者食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