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85107915953c想法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作者: 美喵先丽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21:00 被阅读135次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01“倔强式单身”

“倔强式单身”,最近很火的新短语。指的就是很多人嘴上都一直吵着喊着要找对象,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却从来不主动与人沟通……

我想这不是我的情况,我不排斥相亲,也不抗拒谈恋爱,更不会拒绝与人沟通,也不觉得一直单身一个人有天大地大的好处。

我的情况得用林依轮当年的那首《爱情鸟》来表达:“爱我已经飞走了,我爱的人他还没有来到。”补充说明就是:那个非我不娶的人已经不见了,我欲非他不嫁的人还未来到。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每次回家,父母与我的对话主题都围绕“催婚”展开。奶奶,外婆,舅母,姑姑,叔叔,婶婶,爸爸的朋友全都为这件事情做出过“功不可没”的努力,真是百折不挠锲而不舍。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只有过程没有结果。

据说,最早的90后纷纷表示被严重催婚了,那么我这个80后的大姐大依然有胆回家,绝对的孝顺,绝对地勇敢。回家总要见亲戚,见了亲戚,我就成了“焦点人物”。

“你有对象了吗?”

“什么时候结婚啊?”

“怎么现在还单身啊?你要嫁给你的工作了吗?”

“你都这么大了,再不结婚就没机会了,好的都被别人挑走了。”

“哎!我就想问问你呀,你每天一个人睡,你也能睡得香吗?你就不会觉着孤单吗?”最有水平最扎心的对话要属我妈,过年的一天晚上,到我的房间拉拉被子说了这么一句话。那晚,向来深度睡眠得我,竟然吃了一颗安眠药才算睡下。

我有时候也会心烦,但依然是笑颜如花。心烦的是三十而立,不知不觉走在奔四的路上了的确是该有个自己的家,然后该生养自己的孩子。

用生命孕育生命,用生命创造生命,和用生命影响生命一样伟大。为什么还笑得出来呢?在别人眼里,一个人过得再好,都不如找个人一起过的好。

于是,很多人只是为了谈恋爱而恋爱,为了找对象而找对象,因为被催婚而结婚。而我,此生不忍心成为那样的人。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02 好的爱情

张小娴说过这样一段话:

好的爱情,能够让本来没有理想没有大志的你,变得有理想和有大志;

让本来偏激的你变得包容,本来骄傲的你变得谦逊;

本来自私的你变得肯为人设想,本来没有安全感的你,变得不再惧怕。

这样的爱情就是生命的养分,互相滋养彼此,慢慢的督促对方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也曾经遇到过那样的人,并且深深地爱着他。我也曾经督促过一个人,并且被他深深的爱过。

在这两段感情中,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勇敢与脆弱,更看到了自己执着与软弱。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那个曾经说最爱我的人,分手之后彻底的消失在人海之中,他亲手拉黑了我。

那个曾经我说我最爱的人,分手之后大家再也没有回过头,是我亲手拉黑了他。

虽然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有时也会回望过去,会想:他们为什么不可以是同一个人?

我妈说:“你就不该读那么多书,是不是因为书读太多了,所以嫁不出去。那些不怎么读书的小姑娘,早早都嫁出去了。我们家什么都好,就有一样——有个剩女哦!”

我哈哈大笑七声,她又说:你别再这样大笑了,还一点都不难过不着急呀,笑多了担心长皱纹。

我不想用一脸的哀愁去对视她焦急的眼神,我不知道笑是否有用,我也不知道经常在工作之余飞回家听她唠叨唠叨是否可以减少焦虑,可这是我当下唯一能做的。

我不想让妈妈操心,可我没有办法消解她的焦虑。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我,这一生,只能嫁给彼此滋养生命的爱情。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03 婚姻,从来都不是“应不应该”,而是“爱不爱”。

英国《泰晤士报》在其网站刊登了一条新闻,文章中指出:为了增加相亲成功率,中国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高收入女性,正刻意隐瞒自己的学历和工资收入。

这些女性,因为承受不住父母的催婚,便降低自己的标准随随便便找个人结婚。至于是不是真爱,有没有精神交流,自己内心深处是不是真的开心幸福,都不重要。

对此,我想对这些女姓说:婚姻,从来都不是“应不应该”,而是“爱不爱”。

学历高有错吗?在从小到达求学的路上,在无数个夜里挑灯,在无数个清晨背英语单词,才有了今天侃侃而谈的口才和令人羡慕的口译能力。

爱读书有错吗?在一本本经典的藏书中,你认识了世界的多元、多维,认识了相对,一点点积累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批判的意识与思维。

持续的上进心和学习力,让自己在职场上保持着竞争力,不仅能给自己买房子,能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重要的那也是选择自己更喜欢的生活方式的强有力的后盾。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能自由恋爱更好,倘若相亲,切勿被所谓的“过来人”忽悠,以为过度谦虚自己的优势,就能吸引到优质男士。

恰恰相反,真正被你这些优势吸引而来的男人,才是有可能与你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的人。

《爱情进化论里面》有段话:我这个人,独处能力非常强,一个人也能过的挺好的,所以说如果另一个人,加入我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的话,甚至可能会打扰到我,那我不介意一个人待着。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04嫁给爱情,是生命中美好的一件事情

前年,我用自己存下的积蓄,买了一个小房子。房子不大,但配套的绿化和环境很好。虽然我经常出差,也没时间去住。但总归是有了一个属于我的窝。家具、灯具、窗帘、床品都得我一样一样亲力亲为。这些年也都是这么过来的,或许因为知道自己一个人住,所以不敢生病。身材管理的还可以,厨艺也还过得去,半个修理工。

其实,还不是因为自己太独立,知道什么事情应该怎样解决。不需要找朋友帮忙,也不需要问什么前任求助,在我世界,过去的就应当放下。

或许是因为自己太独立,别人都以为你很坚强,哪怕一个人生活也不用担心。

但只有自己知道,当走在拥挤的人潮里时,还是会感到孤单。身处热闹的环境里时,还是会安静的呆在角落。

我也想有那么一个人,能一眼看穿你的坚强,看到我内心的脆弱。我也想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帮我擦去因为开怀大笑而溢出的泪水,也可以温柔吻过我伤心委屈时眼角皱起的细纹。

看《何以笙箫默》时,特别喜欢何以琛的那句话,不愿将就。将就后得到的不是爱情,而是伤害。两个不喜欢的人在一起,给予对方的只有互相嫌弃和互相伤害。

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全心投入去做,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同样,能够遇到彼此珍爱的人,嫁给爱情,是生命中美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在茫茫人海中,要确认过多少眼神,才能知道他是对的人。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表达的看法是:很难想象有速成的爱情,突如其来的幸福,往往会被证明为适得其反。然而我们的世界,赋予速度和效率太多的荣誉及价值,对它们的追求使我们,在自己生存的社会中感到迷失与陌生。

05余生真的很长,要找一个契合的人

有人说:相爱容易,因为五官。相处不易,因为三观。找一个三观相同的人,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这也是我期待的。

周恩来总理,是世界级的外交家,曾经在“万隆会议”提出了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不仅仅适用于国家与国家的建交,更适于终身伴侣。

两个人总是有区别的,他喜欢啤酒,你喜欢奶咖。但他非得说你吃的垃圾食品,而他是高雅大气,这就是三观不同。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红酒也好,奶茶也罢,都没有对错,只是观念不同罢了,何必勉强呢。

你应该选择一个愿意为你,尝一尝咖啡的浓香,同时,带你走入他的世界,为成为优秀的你给以帮助和支持,而你也在为了你们,不断变得更好。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除了求同存异,还需要志同道合。一个人喜欢旅行,想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人情世故。

他说,旅行就是花钱找罪受,宁愿躺在家里。三观一致是你喜欢唱歌,他刚好愿意听,你喜欢旅行,他刚好愿意充当你的摄影师。

余生真的很长,要找一个契合的人。

我33岁了,可我愿意相信,在未来要和我共度一生的人,其实在相同的时间里,也忍受着同样的孤独,那个人也一定怀着满心的期待,马不停蹄的赶来和我碰面。

最后,借用李宗盛有一句歌词:“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33岁,从未倔强单身,却预感晚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rh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