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外淅沥沥下着冬雨,看着过往的车辆,呼啸而过的车轮刮着雨水的声音,加上雨滴落在地面、树叶,车玻璃上的清脆的声音,突然有了点惬意的感觉,人生又得几刻闲。
读初中的时候,每天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后来高中开始就慢慢没有坚持了。时间也不够,精神上也倦怠,加上江郎才尽的感觉,渐渐就没有写了。初中的日记曾经被老师看到过,他说你这是意识流。我到现在都不懂什么叫意识流。可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都是内心戏,所以叫意识流。
人都有一个由约而博,再由博到约的过程。初中的时候,看到新的词语,新的古文章句,都会格外珍惜,仿佛获至宝一般。回想起来,很羡慕那个时候的状态,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充满攫取的心态。后来突然有一天看到了文心雕龙里的话,莫名其妙地感觉文词再怎么好,那都只是堆砌辞藻,言过其实。就开始不再追逐要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人生也进入了高中,开始思考另外的东西了。再到后来读大学,人云亦云的又以为学到了一些东西,比初中时期更贴近生活,然而只是贴近,因为那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经验。再到后来重新开始,彻底反省自己的知识框架,又走上了追求“博”的路径。想得到的,想学的,要补的知识板块特别的多,因为总说各科知识都是生活的一个版块,要对事物又至深的理解,人就得每个学科都建立一定的底层逻辑。在这条路上,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这时候走上了王阳明格竹的道路,是以反复外求,总觉得时间不够,方方面面,难以功成。再到后来读了王阳明传习录,如今又反博归约。要一点点搞清楚自己再说。
就我个人来说,外求太多,每日都担心于所缺,精神不得安定,其实是对自己的消耗。往往身在此而意外彼,难以活在当下,一遇到事情,没做好就反复惦记不能释怀,再来事情,又失之不忘前过,如此反复,仿佛坠入恶性循环之中。所以精神日耗而不觉,渐积累成病。当然不是大病,但很可能会影响到肠胃,身体常感亚健康,精神也很少注意到当前的事物,仿佛半醉半醒状态。
希望这只是我个人的情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