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去电影院刷流浪地球,只读了同名中短篇。不得不说,这小说非常适合改编电影:篇幅短小、主旨鲜明、矛盾单一。当然,科幻题材的IP改编在场景完成度和空间还原度上存在挑战,但本片,打着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之光的旗号,在特效上不负众望地下了大功夫、砸了大血本,其特效精度和准度想必不会让观众失望吧,据说达到了国产电影特效的巅峰。
看科幻电影,视觉体验是重头戏,即特效,不管是战争场面还是科幻世界,看过激烈的打斗,抑或绚丽夺目的飞行器碰撞都叫人热血沸腾、血脉喷张、大声叫好。
看科幻小说也如此,重在颅内体验。有人吐槽大刘文笔差。其实还好吧。我长篇科幻小说的阅读经验,除了大刘的《三体》(我没读完,有可能是文笔差?哈哈)就剩下一本丹·思蒙斯《海伯利安》,无论开头场面多宏大,可前情提要铺垫太多的话,我都有点难以入戏。
于是只看中短篇科幻解闷。作为一个女娃,科幻对我而言,迷人之处在于,眼睛追随每一行每一页时,大脑已短路——被作者全力描绘的场面震得电石火花、一片空白,却还是要一刻不停地读读读下去,留下的震惊感现在都还记得。而,作为一个读者,科幻小说最迷人之处是 对人类未来无数可能性的想象,人类生命之有限,更反衬出这种想象之珍贵。
科幻的硬核是科技,软肋却是人性和哲学。
就像《流浪地球》讲述地:
“所有的人都用泪眼探望着老师指的方向,星空在泪水中扭曲抖动,唯有那个星星是不动的,那是黑夜大海狂浪中远方陆地的灯塔,那是冰雪荒原中快要冻死的孤独旅人前方隐现的火光,那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是人类在未来一百代人的苦海中惟一的希望和支撑……”
“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每个人都在不顾一切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亲爱的,痛苦呀恐惧呀这些东西,也只有在活着时才能感觉到,死了,死了什么也没有了,那边只有黑暗。还是活着好,你说呢?”
“在我眼中,世界就是由广阔的星空和向四面无限延伸的冰原组成的,这冰原似乎一直延伸到宇宙的尽头,或者它本身就是宇宙的尽头。而在无限的星空和无限的冰原组成的宇宙中,只有我一个人!雪崩般的孤独感压倒了我,我想哭。我拼命地赶路,名次已无关紧要,只是为了在这可怕的孤独感杀死我之前尽早地摆脱它,而那想像中的彼岸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科幻是假,写科幻的人是真,他们秉持的初心也是真:那就是对人类生存和其生存环境的真切关怀。赞叹其华丽想象和瑰丽文笔后,也能默默为环保出份力——哪怕少用一双一次性筷、一个纸杯,多乘坐公共交通、步行出行——也能让我们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家园继续美好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