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节临近,赶年集是小时候最大的心愿。买新衣服,买爆仗,还有喜欢吃的东西,看马戏团,特别热闹,那才是孩子们真正的节日。
记得小时候,家境比较差,春节赶年集的时候,父母都不让跟着去,担心花钱多。
为了购置年货,父亲都会背一袋粮食或者推一小车萝卜、白菜去赶集,那样卖了钱,可以买些过年的东西。尽管这些东西不值钱,至少卖了可以贴补家用。
母亲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的差。那时候,我们兄弟三个都还小,不能挣公分,每年春节生产队分的钱也少。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过年真和过关一样,母亲、父亲就靠在自留地种点萝卜、白菜到集上卖一下,换些零花钱。
记得有一年,我刚上小学三年级,看到其他同学都有小人书,羡慕极了。
每次都等到别人翻烂了的时候,才能小心翼翼的和人家商量借读,有时候看的时间太短,觉得不过瘾,就把字抄下来,把图画描下来,以后慢慢欣赏。
那年春节,我百般央求,父亲终于同意我跟着去赶集了。
那次,父亲推了一车东西要卖,有萝卜、山楂等,让我在前面拉车。
这样,我也很高兴,终于可以见见世面了。
我们早晨5点多就开始从家里走,由于都是山路,不很平坦,走的也慢,18里路走了2个多小时,到了集市上已经快早上八点了。
集上已经有陆陆续续的商贩在摆摊了,赶集地人还很少。
父亲让我负责卖山楂,他到集市里面卖萝卜,他说里面人多好卖。
我就像傻子一样,守着山楂,也不知道说话。路过的人,看一眼就过去了。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父亲回来了,萝卜已经卖完了,问我有买的吗?我说没有。
父亲知道我头一次赶集,不会卖,也没有责备我,而是手把手的教我,怎样卖,怎样和客人介绍,怎样称,怎样算账,我都一一记下了。
不一会,父亲就把山楂也卖完了。
那时候,我感觉我父亲超厉害。
今天由于卖完的早,父亲很高兴,我们收拾了一下,父亲对我说:你想吃什么,我给你买。
我想买书看,我悄悄的说。
好吧。父亲给我买了个火烧,一边吃着,一边来到了书摊前。
这里的书可真多。
我一眼就相中了一本书《卖花姑娘》,这本书以前从没看过,感觉很新鲜。
记得当时花了0.12元。父亲很慷慨的付了钱。
父亲又带着我来到了爆仗市,这里卖爆仗的很多,摊位排的一眼根本望不到头,各式各样的,有红皮的,有白皮的,有二踢脚,有烟爆仗,还有滴滴金。
我随便跳了几包,就嚷嚷着要回家了。
其实我心不在买爆仗上,早已飞进小人书《卖花姑娘》里面去了。
《卖花姑娘》主要讲述了真村里的姑娘花妮每天上山采花拿到市场上去卖,她父亲早亡,哥哥入狱,母亲得了重病,家里还有个瞎了眼睛的妹妹,为了买药给妈妈治病,她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最后因为她去救妹妹被地主锁了起来。参加了革命军的哲勇返乡看望家人,在猎户的家里看到了被救的顺姬,回村后他带着村民打到了地主家救回了花妮,兄妹三人终于团聚。
故事非常凄惨,看一遍,流一遍泪。前前后后我看了至少十几遍。至今这本小人书还保存在我的书橱中。
随着这几年的改革,大集消失了很多,不过在农村还有那些让人魂牵梦绕的大集,不过,再也没有过去赶集的味道了。
难忘记忆中的大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