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传说中,在风光旖旎的阿里奇亚湖和阿里奇亚丛林里,矗立着一片属于林神狄安娜的圣林和圣殿,这里反复上演着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悲剧。
因为,这座圣殿的祭司历来都是由一名充当被谋杀者角色的逃亡奴隶来担任的。奴隶一旦担任祭司的职位,便不会再受到追究,同时他还将成为显赫的林中之王。
但致命的一点是,即便成为风光无限的王,却依然要提心吊胆地守护自己的性命。这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一项野蛮而残忍的制度,杀死林中祭司的候补者会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祭司,享受前任优渥的物质待遇,直到被另一位比其更强壮或狡诈的奴隶杀死。
所以,每一位祭司每时每刻都要手持利刃,警觉周围任何对其不利的因素和危险。每当他疲惫之极、体力不支而放松警惕想要休息片刻之时,便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
是不是很熟悉的桥段?没错,这正是英国宗教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弗雷泽在其所著《金枝》中,根据一个早已不复存在的古老习俗复述的神话故事。
初版于1946年的《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是俄罗斯民间文艺学家普罗普继其开山之作《故事形态学》出版18年后的又一力作。
20世纪中叶左右,随着西方各国故事学的发展、交流与融合,出现了方法的融合以及研究的转型,对于民俗志故事学的研究逐渐深入,普罗普正是其中佼佼者。
俄国学者普济洛夫曾盛赞普罗普,称其“具有罕见的博学与文字功力,在几门学科中运转自如、对方法论角度和对理论问题的一贯关注,这些都渗透在他的全部工作中,使得作为民间文艺学家的普罗普的活动不同凡响。”
《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一书共分为十个章节,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故事的前提和开场,并对老妖婆、充满禁忌的森林、林中小屋、神奇的礼物、玻璃棺中的美女、火焰河畔的蛇妖、远走天涯和未婚妻等母题(一个故事中最小的单元,是反复出现于文本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能够反映出不同故事之间的共性)一一做出说明,同时这些母题也很大程度上延伸了作者的故事整体研究思想,并指出故事的母题形态、民族志历史和表达方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普罗普生活的时代是故事学泛滥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故事很大一部分被视为集体性的民间叙事类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一个重要特色便是其运用材料的广泛性。书中依据民间文学的特性,从方法论的角度,有针对性地从当时研究中的误区提出材料问题并解决问题。尽管无法掌握全部材料,但能够掌握部分材料也要比在单纯的方法论基础上犯错误的风险降低许多。
以书中多次提到的“金枝”的故事为例,与以往故事中常见的成长母题,寻找母题和亲情、友情母题相比,很明显,这个故事应属于对抗母题的范畴。
简单来说,对抗母题可以被认为是主人公在与自然、他人、社会甚至自我的冲突中生存并发展,不论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转折和结果的好坏,或者也可以笼统地将该母题归类为正与邪的对抗,个人与个人的对抗。
还有,从本质上来说,透过仪式去理解神话是一种典型的神话研究的外部方法,它将神话的起源、意义、本质与仪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调神话与仪式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是神话仪式理论区别于其他神话理论,如心理分析或结构主义等理论的主要基点。
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从弗雷泽的观点引申开来,只有获得“金枝”的奴隶才有资格向现任祭司发起挑战,因为“金枝”是树木在遭雷劈后,林中一片萧条时枝桠间长出的一点翠绿。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林中之王在杀死前任祭司之前为何必须要折下封存着国王灵魂的“金枝” ,因为它同时也是森林之王的灵魂,得到它就意味着获得了林中之王的灵魂。
那么问题来了,他究竟要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折下被以性命守护的“金枝”呢?
传说中讲到,逃亡的奴隶只有当上了新任祭司才会被赦免其奴隶身份。可想而知,这个戴罪的奴隶在逃亡途中折取“金枝”之时,他的敌人应该不只有祭司一人,还必须要同时面对众多与其竞争新任祭司职位的奴隶。
上述我们已经说过,从根本上来说,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这项制度是非常残忍而野蛮的。对于饱受奴隶主剥削与压榨的奴隶而言,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不公平,再加上众多的竞争者,结果不难臆测……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这本《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而言,我们很难从一两个故事窥一斑而知全豹,去读书吧,书中自会告诉你一切迷题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