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我是如何读书的-by《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我是如何读书的-by《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作者: 沉静的罗门 | 来源:发表于2020-02-09 21:39 被阅读0次

    履历: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奥野宣之

    购买店铺:文轩网旗舰店-京东
    购买时间:2019.01.02下单04到手
    阅读开始:2019.01.04
    阅读结束:2019.01.17
    笔记开始:2019.01.24
    笔记结束:2019.10.12

    书页.JPG

    在当时,一年前,只是突然觉得看过的书也有一些了,但一回想,或者是谈论到相关话题,总是无甚印象,不得已只能‘嗯嗯啊啊我看过很久了’的应付过去。这不是浪费我的时间吗,时间就是金钱,兄弟,我这简直就是在“撒币”啊。
    所以特意购得本书,以求从中学会“有效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时光证明,本书的方法有效且开启了我人生中读书的又一篇章,从此读书不再是一时的冲动购物,不再是一时的三分热度,而真正成为了我进步的阶梯。(就是我任走得拖拖拉拉,但好歹开始走了不是吗)

    正文

    奥野宣之的这本书介绍了他看书的整个方法流程,其中重点介绍了“笔记”的作用,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大略修改,总结出了属于我的一整个看书的流程,时至今日(2020.02.09)已用了四个月左右,尚无问题。

    细节如下:

    <1>选书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有关书的信息,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

    注1:奥野宣之推荐信息一元化笔记,即一本笔记记录所有信息。可能是因为他是个文字工作者,所有平时大多信息都与文字有关。但这并不适用于我,平时我需要记录的信息可能更多的与书无关,故特意分了“随想笔记”和“读书笔记”两个笔记本。
    注2:选书这一环节记录在随想笔记中,随想随记嘛。不用很正式,哪怕是“我想看一本关于关于养殖多肉的书”都可以。不局限于具体书目,可以将想读的书的范围扩大,不至于只读畅销书、知名的书,更好的扩宽眼界,成长自我。

    <2>购书

    整理随想笔记中的书目,制作购书清单;
    筛选书目,检查书籍本身是否值得购买。

    购书清单的作用:
    1、明确读书目标。在随想笔记中模糊的信息,如“我想看关于xx的书”。目标太大,不好寻找。在这一环节应收集信息,明确大致目标,之后再在书店筛选,判断是否值得购买。
    2、让人意识到“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明确了读书的需求,便能有效的提高读书的主观能动性。
    3、避免冲动消费。能在笔记中、书单中一直存在,至少证明这本书不会是冲动消费。

    注1:购书清单应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备注
    注2:在实体店购书印象更深刻,也就是“此书与你有缘,当结羁绊”。不过更贵,对于内容大致已知的书籍,如工具书、指定书、连载书等可在网上购买。

    <3>读书

    再看之前准备几个问题,如: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最喜欢书的那一部分?
    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看完本书你有什么收获?
    带着问题读书,会让读书的过程充满主动性,提升阅读速度与吸收效率,也能帮助读者深入思考,整理知识体系。
    也要准备好读书目标,如:
    为了享受故事,平味文章;
    为了实际运用,习得技巧;
    为了提高涵养,修身养性;
    为了打卡签到,应付工作;
    根据不同的读书目标,不同的阅读侧重,可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如慢读、细读、速读等(其实我完全没用过这些读书方法,根据目标的不同,读书时自己会找到应该关注的点的)。
    也要为重读、写读书笔记做准备:
    在书的空白处写随想,重点内容做记号。
    不同程度的关注点还可用不同的记号,不过我嫌麻烦就没用。

    当你像这样一边思考一边选择要摘抄的文章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多读几遍,尤其是对还没有读懂的部分。在不断思考、不断重读的过程中,你会惊讶的发现自己已经读过三五遍了。

    注1:以上的问题只是个参考哈,其实我自己都没用过,在选书的过程中所抱有的对书的期望(为什么买这本书)其实就已足够了。

    记号与随想.JPG

    <4>做笔记

    在初读后,重读一遍,在重读的过程中作笔计。
    此时对书的内容已有印象,可跳读、速度以节约时间精力。
    摘抄原文的同时当写点自己的感想。

    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感想.JPG

    为什么要在重读这一环节做笔记?
    1、在读书过程中做笔记吸收效率太差,精力太分散。我觉得享受读书过程中的乐趣也是很重要的,故事类书籍就是典型。读书和做笔记都是为了让自己有收获,而不是为了“做笔记而读书”这一形式。
    2、初读时知识不成体系,有些不同的段落讲的可能是一个东西,重读时做笔记可避免无用、重复的摘抄。
    3、初读时感想太多,做笔记的负担过重。重读时已过了一段时间,思想有过遗忘与沉淀,更能筛选出值得做笔记的部分。

    注1:写读书笔记应从简从速,争取用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若感触颇多的段落没有精炼全面的句子可供摘选,可抄文段标题,然后在感想中自己总结感触。
    注2:只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不抄大道理。同时,哪怕是一句话,一句“同感”,都要写写看。
    注3:
    符号:方括号中标明书写的日期和序号,用作索引,如2019年10月12日->[20191012-03]。序号为同一天内同一本书的标记,若换日期或换书都迭代到下一序号。
    用圈(O)表示摘抄,用五角星表示感想,用三角形表示问题。

    日期序号.JPG
    问题.JPG

    <5>思想输出

    结合笔记再看书评(有的话)。再次整理思路,完善本书的知识体系或收获、感想之类的,进行思想输出。即写文章做总结。

    注1:建议在初读、重读做笔记、思想输出间留一点空白时间,沉淀沉淀。

    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使用过程中的补充:

    注1:可以给书一个履历,加深与书的羁绊(加深印象),如:购买店铺、时间,读书开始与结束的时间,笔记开始与结束的时间等。
    注2:读书笔记可以从购书一直记录到最后,如购书的过程与期望,读书前的目标与问题,读完后的感想与问题的答案,以及之后可能有的感触都可以写上。
    注3: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可在笔记本中张贴相关账单、资料、书封等,可以加深印象与趣味性。如果全是文字岂不是太单调了吗。
    注2:小说类书籍不太可能看第二遍(只是我看实体小说的情况哈),而且才看完时的感触最多(和工具书不一样,看小说嘛,就是为了其中的韵味,不需要沉淀的时间哈),建议当天做笔记。

    张贴的资料.JPG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其实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有本叫《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书,更为出名,我想当时我可能是买错了!毕竟那时我可不关心作者啥的,这本书的封面又更有感觉。所幸阅读过后结果不错。
    最近也购买了这本当时可能错过的书,因为大致了解到书中有关于书的分类的内容,如故事书怎么读、工具书怎么读之类。这是我有点疑惑的地方,主要在于不同种类的书籍,做笔记的侧重当有所不同,而我如今阅读量较为匮乏尚没能总结出来,只能寻求场外援助了。
    又感觉读后现有的读书方法便会有所改动,特地在读书前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最后一个步骤完成,以免遗忘感想。其实这一步我拖了3月有余了,若不是想要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我怕是能拖到明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如何读书的-by《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un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