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呼兰河传》

作者: 陶蓉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5-20 17:39 被阅读0次
人生为何这么悲凉

文/陶蓉

萧红,原名张迺莹,中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为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短暂的一生都是在跟命运做苦难的挣扎与抗争.多年的漂泊之后,萧红在人生的末端,重新回顾了童年的生活,《呼兰河传》是1940年她在香港提笔写下的自传体小说,窗外硝烟战火,笔下绽放着祖父温暖的花园, 想必当时的萧红是为了替自己的心灵寻找归属吧。

在她的记忆里,呼兰河城并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绝望,并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苦难和悲凉.但萧红还是用平和舒缓的语气回味了记忆里的故乡,跟着她的记忆,读者深深感受到了那份带着浓郁的东北乡土气息以及萧红生命中的至为重要的那一抹暖色童年.

一座小城从十字街开始,用天寒地冻的环境衬托出了呼兰河人的无奈和辛酸. 没有任何波澜,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延续千年的封建传统习俗. 传统如枷锁一样束缚着没有生机的人们.在潜意识里, 与生活相关的事物,只有老辈留下来的才可信,对新生事物充满了不信任和疑惑.深受封建思想的侵蚀和毒害,即便是逆来顺受的日子也如四季变化一样正常.严冬过去了,暖春就来了;火烧云来了,就该吃晚饭了......

宁肯绕道而行, 想出避而求其次的办法,也不肯填平带来灾害的大泥坑;扎彩铺的伙计们用粗鄙的双手扎出了精致的物件,而这些物件都是人活着时享受不到的,贫瘠而狭隘的精神世界里,对生活没有任何追求,而是寄托于死后;当小团圆媳妇健康活泼的人性张扬的展露出来时,胡家上下便不惜一切地对其压制,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憔悴地凋逝。

面对人们的奚落藐视和举步维艰的境况,王大姐抑郁而终,留下了2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冯歪嘴子并没有退缩,反倒是乐观而又坚强的活着.王大姐本身是没有错的,任何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在这里,她是没有的.大片的乌鸦为王大姐的死烘托出了凄惨和悲凉.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封建社会的思想、礼教、道德进行揭露和批判. 冯歪嘴子的故事展现了作者深刻的用意,死气沉沉的环境中,他能给人一种坚强向上的力量!

慈爱的祖父是萧红所有温暖的源泉,在尾声部分不仅有伤感之情,更多是她对人生的落寞与失意的无限感慨.,也深深流露出她对人生的不甘与留恋.她凭着敏锐的直观,意识到封建传统思想对人民的毒害,用抒情的笔调将毒害娓娓道来.读完小说,心头无比深重,为封建思想,也为萧红.

相关文章

  • 书评|《呼兰河传》

    在网上找《呼兰河传》的配图中,意外的发现很多插画类的配图,说真的,插画真的很适合《呼兰河传》,里面的每一故事,每...

  • 书评《呼兰河传》

    文/陶蓉 萧红,原名张迺莹,中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为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短暂...

  • 《呼兰河传》书评

    文/星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茅盾的提示词下翻开这本呼兰河传。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

  • 《呼兰河传》书评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代表作,类属于回忆童年的散文小说,最初觉得大概和《边城》有些相像,民俗民风的描绘罢了,后来...

  • 书评《呼兰河传》

    我久欲推荐一本书了,但每一提笔,总感觉到一种无力。我深信我并未拥有真正的全面的理解与把握这本书籍的思想内涵以及与此...

  • 书评:《呼兰河传》

    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一时语塞,只觉得满眼都是悲伤,以及萧红在写下这些东西时的寂寞。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是一个寂寞...

  • 书评|《呼兰河传》

    这几天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想总结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悟。 小县城里有着熙熙...

  •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买这本《呼兰河...

  • 读书 | 《呼兰河传》书评

    简介:《呼兰河传》写成于1940年,是萧红最后的著作。呼兰河城是萧红的故乡,是她童年生活的地方。小说共七章,细致地...

  • 书评|萧红《呼兰河传》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一年之中抬车抬马,在这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可没有一个人说把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呼兰河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up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