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写了100天以后感觉写不下去,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如何兼顾质量和数量,很大一部分写作有注水的嫌疑,自己都不想看。
自己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状况,一直不了解日更的底层逻辑,为了日更而日更,自己也很郁闷。
一方面想提高文章的质量,但又没办法兼顾文章的数量,平常除了上班,学习时间精力有限,才明白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思考】对日更写作是不是有误区?
经常写不出来,不知写什么的时候想放弃日更,但看到自己的写作进度条,坚持了这么久又不想放弃。
放弃很容易,对于自己的输出能力就不会有所提升,下次想要拾起,可能比现在的问题难。
《学会写作》中粥左罗老师提到:如果今天没有学习,没有成长,没有对一件事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不知道写什么。
日更写作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有所成长,但因日更所累,其实会有些不划算,不需要为了日更而日更。
①尝试减少文章篇幅,并不是说篇幅越长越好。很多时候,好文章并不在于长,而在于对读者有帮助,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②并不是说每天专门写一篇,可以专门挑一个时间段提前写好多个文章,这些文章都可以是自己的库存。
一篇完整的文章=1分钟灵感+5分钟构思+5分钟提纲+5分钟素材+45分钟高效写作+5分钟排版+5分钟配图+1分钟推送+1分钟回复评论。
把写作拆解到直接操作的步骤,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5 分钟的工作,午休的时间,构思和确定框架,写下初稿,晚上下班回来打磨修改文章,这样操作起来就可以轻松完成写作。
③使用思考卡片的方法,自下而上的写卡,提前积累好素材。
见到有感触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有相同主题的内容,可以集卡成文,思考卡片就像集碎片的游戏。
④不要为了完成打卡而写,而可以为自己而写,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的变化和成长。
为了打卡而打卡,就像小学做家庭作业是为了不被家长、老师批评,成了不得不做的任务。
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呢?
第一:用记录代替打卡,学习内容不变,却没有了“任务心态”。
第二:设下限,不设上限。
比如每天给自己规定看一页书,写50个字,这样的微习惯让你做起来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进入学习状态而“停不下来”,继续学习,这样的目标完成起来会毫无负担。
学习,时刻保持内在的动机最重要,多去思考自己的动机是什么?
做难事必有所得,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一定会收获巨大。
寻找行为的意义,过程中要加入思考和行动,本质是为了改变。
一定要警惕低水平重复陷阱,不要为了打卡而打,这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可以利用小步子原理来提升自己对进步的掌控感,人生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的人生。
寻找做事初心,并利用小步子原理和替代原理让自己不要掉入陷阱。
写作就好像练习跑步一样,需要练习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写作是自我的思考和追问,王兴说过:人们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写作是帮助我们不断的去追问我们自己,而不是逃去逃避。
写作是创作,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都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