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份资料,很有感慨:
北京全聚德:一年亏损2.6亿,238元起一只的烤鸭卖不动了!空降总经理张力前年火速下课,又从东来顺请来新的总经理周延龙,也无计可施…157岁的全聚德在亏损泥潭中越陷越深……
天津狗不理:一笼包子120块,一碟花生米58块,能卖出如此天价的不是别人,就是老字号狗不理!随着一家家门店倒闭,狗不理硬是把自己变成了“人不理”。
东阿阿胶:把阿胶搞成高端奢侈品的东阿阿胶董事长秦玉峰已经拍屁股走人了!曾经满世界找驴,董事会曾傲慢的说:消费者吃不起就不要吃了!如今真的被消费者抛弃了。仅仅一年半,巨亏5个亿。
老字号如今90%都活得很差,不被买账的原因很复杂,个人觉得主要原因还是:不值!
为什么说不值呢?比方说卖“吃的”那几个老字号。他们出名的时候基本都处在食品紧缺的年代,普通百姓能吃饱都算不错了,所以说很少有人能经常吃得起那种精细大餐或美味小食的。所以都觉得那是美味啊,一传十十传百成为了著名的美食。这些著名的食品在当时来看都少不了一个品性就是精致、地道。但这种精致和地道并不是不可超越。这些美食放在现今来说,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味道也就那样”。在“舌尖上的中国”,有什么味道可以长久被偏爱?除了那几种关键的调味料,别的还真没有。
在这种前提之下,如果“老字号”就因为自己是老字号,而把产品卖的价高的离谱,那在消费者心目当中肯定是那两个字了,不值!
除了价格贵,服务差、不懂创新还不思进取等等这些现象也都不同程度的在老字号里面存在。
而这些现象的产生,本质上主要是因为老字号制度的僵化,管理的失调,加盟店的管理失控所导致的。
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一些老字号,想仗着“老字号”的金字招牌,走奢侈品的道路。但事实表明也都不是太成功。
所谓奢侈品,就是品牌价值很高,这个品牌的东西确实好,比一般的同类产品要好一些,最主要的是一个保一个,整个的管理体系非常的完善。品牌就是质量的保证,所以可以卖高溢价。由于有这样一个品牌含金量在那里,所以即便有同类产品在质量上和奢侈品牌是一样的,很多人还是会选择花更多甚至好几倍的钱去买奢侈品品牌。
但大家细琢磨可能会发现,奢侈品的消费人群,还有一个“身份认同和身份升级”的需求。用奢侈品来显示自己某个阶层身份和地位。奢侈品文化的根基是对“贵族阶层”的认同。但中国从理论上来讲,贵族已经被消灭,所以这种文化缺少根基。虽然国人购买国外奢侈品品牌出手阔绰,但其实大部分也都是富裕一点的老百姓买,真正阶层之上的人群是不露这个富的。
换句话说,中国的奢侈品是没有民意基础的。
这样看,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本土的奢侈品很难发展起来。
当然茅台有可能成为一个特例。但,茅台如果作为一个“纯奢侈品牌”好像也并不那么理直气壮。
所以中国老字号的发展路径可能要再费一番心思。好必须得好,贵也可以贵一点,但贵得离谱很难持续。
和这些老字号一样,如今还有很多传统企业,依然在用着旧时代的赚钱经验,却做着新时代的生意,生意自然会举步维艰。老板该如何转型呢?一句话,做人做事别忘了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