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分析特斯拉未来的文章《特斯拉会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巨大隐患吗?》,个人觉得很有意思,我把重要观点摘录如下:
1.摩根斯坦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在2020年9月底认为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量会在未来几年达到顶峰,然后下降,到2030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将锐减至零。乔纳斯认为出于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考虑,美国未来不会允许中国制造的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在美国任何一个主要城市行驶。
2.特斯拉不是一般的企业!它是结合软件、硬件和大数据三位一体的越活越年轻的超级企业!纵观全球所有企业,能够和特斯拉相提并论的只有苹果公司(硬软件+数据),但特斯拉要比苹果更恐怖。一辆特斯拉就是一部可以持续拍摄的、移动的数据收集和发射器,实时地将海量的数据发送到云端。如果有几百万辆通过云端相连的特斯拉“舰队”在中国各地实时地收集、发送数据(情报),加上特斯拉及其关联企业(马斯克的SpaceX、低空小卫星系统和OpenAI)越来越强的数据传输和分析能力,特斯拉的潜在能量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车辆的位置、与手机同步的联系人信息、车速、导航地址这些数据外,特斯拉的外部摄像头能够不断拍摄汽车周围的环境,包括周围的行人和其它车辆。2020年10月,一自动驾驶测试用户在开了一天车后,发现他的特斯拉“疯狂地”上传了3.9GB的数据。
早在2016年,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就指出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汽车数据货币化的总收入可能达到4500-7500亿美元。这些数据可以为消费者(车主)带来四个方面的好处:安全、方便、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例如,优化的行驶路线和导航可以减少旅行时间,网络停车系统可以让人不必为找车位烦恼。
3.麦肯锡的报告没有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的数据/情报收集能力及价值。特斯拉舰队可以实时收集商业、政治、军事等各种情报。举两个例子,中国政府的车(包括警车、军车)都是有特殊牌照的。只要这些车边上有特斯拉车,特斯拉就可能(在无意间)将这些特殊车辆的信息拍摄并上传到云端。只要特斯拉愿意,它也许就可以分析众多政府车辆的行动轨迹和规律。很多私人会所很隐蔽,但人总要上下车,进出会所吧?理论上特斯拉是可以将车附近的行人拍摄下来并上传到云端。如果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脸识别技术,特斯拉发现两个上市公司的老总一前一后都进入同一个会所,那是不是意味着两个公司可能商谈合并?这样的商业情报可能会价值亿万。
4.用户不但使网络更强大,而且网络提供的服务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定制化。每当你打开谷歌导航时,你的使用使得整个系统变得更优化,因为系统会在对你定位的基础上计算流量,优化推荐行车路线。
5.巴顿式企业如果技术领先或有先行优势,发展到最后,如果政府不介入的话(启用反垄断法),很可能会越做越大,将绝大多数对手打垮。如,谷歌在搜索领域,脸书在美国社交媒体领域。
6.马斯克在评论特斯拉“车队学习(fleet learning)”模式时坦承“每次客户开车时,他们都在训练系统,使其变得更好。我真不知道有谁能与之竞争。” “车队学习”模式加上特斯拉不断降价的市场战略和市场先行者的品牌优势,一旦特斯拉的产能大幅提升,其在中国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地位将会不断巩固。
如果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特斯拉,特斯拉及其产品会变得越来越智慧,其相对竞争对手产品的优越性会越来越明显,它不断庞大的车队的数据和情报收集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7.日益庞大的特斯拉车队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很严重。特斯拉车队其实是物联网的一部分,而物联网本质上是互联网的延伸。当人们将更多的东西连接到网络上时,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风险会增加。这就像赤壁之战中描述的一样,当曹操将所有战船连在一起,连的越多,整体的风险就越大。因为只要任何一只船被烧,整个船队都可能被烧光。当然,网络安全问题不限于中国,也不限于特斯拉。如果有类似特斯拉的中国企业做大了,也会有同样的顾虑。我不清楚特斯拉就数据安全和保护方面对中国政府有何承诺,是否保证在中国收集的数据绝对不和美国政府或机构分享。公平地说,企业能否坚决地实施这种承诺更多地取决于两国的法律。
8.假设特斯拉未来绝对不会和美国政府分享数据,但因巴顿式发展,几年后统治了中国高端电动车市场,它所拥有的海量数据只用于纯商业用途。这样的特斯拉你愿意接受吗?
笔者按:
现在国内造车的太多了,传统汽车企业在向新能源车转型,新兴的电车公司比如小鹏,蔚来,理想,互联网公司像百度最近下场和吉利一起造车,而腾讯和阿里,早些年已经分别和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开始合作,通讯巨头如华为,也开始了汽车方向的布局,房地产商许老板,更是将恒大健康更名恒大汽车,投入重金去造车。未来三年到五年,是中国新一轮造车的高潮!
我们看到,就像前几年的段子,打败方便面的不是同行,而是外卖一样,汽车行业也在面临来自其他行业的竞争。究其原因,是汽车的动力来源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石化能源变成了电能,因此带来了无穷的想象力。动力结构的改变导致了一些列传统化石能源动力下不能做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大量传感器的安装,可以更加便捷的获取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借助云端的存储和计算能力,使得汽车本身的硬件本身不在成为汽车的焦点,而是对于驾乘的智能化和安全,构成了未来汽车的新方向。
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里面的巨无霸,的确占据了先天的优势。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里,特斯拉可以获取庞大的数据,来训练其算法,完善其智能驾驶平台。一旦取得了领先优势,特斯拉只会一路狂奔向前。未来这些数据如何处理,将成为未来需要考量的一大课题。在眼下,特斯拉这只鲶鱼,尚有用武之地,可以加快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快速迭代!
特斯拉的做法,可以和今日头条的模式相类比,前者通过会聚海量的数据,对人的行为习惯、认知、喜好进行分析挖掘,特斯拉也是在在会聚这样一个数据海洋的过程中。
随着特斯拉巴顿式的增长,将不得不再一次面临与阿里、腾讯等一样的问题,当特斯拉不在是一家造车的公司,而是一家数据公司,并且掌握了中高端人群的行为数据,到那时,可能就要开刀了。特斯拉唯一的出路,可能就是和政府达成妥协——共享数据以及出售股份,共享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