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断断续续的看完了《我的前半生》。
整整290页居然被我就这“轻易”看完了——要知道我从小就不爱看书,又特别是小说,言情小说对于青春期的女生可谓精神食粮和打发时间,见识外面的“大世界的必经之路”,可是,我居然不感兴趣,连一部都没有看完,虽然其中女生与男生近距离接触时的脸红心跳描写的恰如我身临其境,无奈,我不好这一口,好啥呢?无。
如果说我会像张允信说的,会活到70,那我也接近半生了。
刚结婚那会儿,像极了不懂事的孩子,没有责任,没有柴米油盐的困扰,虽然那时已经25,丝毫没有对围城内生活的向往,根本没有“围城”一说,毕竟刚毕业一年,校内的生活又简单充实,除了上论坛写写文字假装老气横秋的感叹生活,或是上网聊天找一群所谓的志同道合的“知己”,抑或邀约室友去逛市区,买买小东西,挑挑配配又该加件衣服准备换季。
可悲的是,键盘的敲敲打打并没有在实际写作上有所提升,虽然获赞无数,都是名不副实的笼中鸟之胡乱感叹。衣服挑到毕业仍然没有一件是自己心仪很久才得到,或者得到很久都喜欢的不得了的那种长期的喜欢或者仰慕,皆是些喜欢了马上买,穿着不喜欢了又不穿,但又舍不得扔掉的杂物。当然,我们家也不是富裕家庭,不是每个喜欢都能让我掏钱,即使如此,还是没有能搭配出属我个性的装扮!等等,个性是什么?
再往前说起。
自小,我就个性懦弱,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同村女孩在我脸上挫个铅笔孔印,我居然没有哭,只想以后不与她玩便是,而在家有次我妈喊我帮忙赶鸭子,不合我当时心情,我气不打一处来,居然给自己手指狠狠的划了一条口子,冷冷的看着血滴,然后自己一边吮手指一边心疼。许多年后回想这两件事,都不明白当时如何如此能忍又如此狠,措。
家庭环境让我长成容易急躁的性格,也不容分辨,只要好好读书一切皆完美,就算女孩本该懂的织围巾也不在我们家范围内,哥哥偷偷学扑克被老爸拉下脸批评了好多次,跟同龄人去捣蛋,回来被老爸脱掉衣服裤子鞋子跪在堰塘边,冬日冷风吹的站在避风角的我都瑟瑟发抖,一边也在暗自庆幸,我不走哥哥路线,我是乖的。
无棱无角,无爱好,就算有点小脾气自己吞了,就这样我安安静静的长大了,不谙世事。就算成绩不好,也没有选择打工,而是秉承父辈传统:读书是唯一的出路,然后继续读大学。
大学,应该说是大专,终于是我放松的机会,没有父母的管束,没有他们思想的影响,我以为我找到自己,殊不知,那最高贵的二三年就如流水般过了,没有任何展望,就算自己是班上的组织委员,学校宣传部成员之一,可自己只是“浪得虚名”,根本只是图面子上安逸,潇潇洒洒拿着父母的辛苦钱在挥霍,这也是直到毕业好多年后才有的悔恨。
而今,我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听了许多育儿课——哪是育儿,分明就是育己。我在重新成长,把这许多年缺失的都补起来,七年之痒并没有像网上预言的如期而至,但是愈发觉得我要学习的地方太多。
我的前几年婚姻都太安逸,我就像子君一样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虽然也有我自己的劳动,可是家务和带娃却不是我的劳动成果,我是孩爸的办公室助理,在这时他是我的上级,也是因为这个上下级对工作多次讨论无果令我总是忧郁,忧虑,胡思乱想,自作多情的想象我们的“痒”会适时到来,会见缝插针,还好,我没有任火势越燎越大,而是及时发现了问题。
我选择了画画,选择了看书,选择了做家务,选择了陪伴孩子,工作是附带,经过一个暑假,无心工作,却把生活想的更透彻了些,我又何曾感恩过孩爸给了我这几年无风吹雨打的安稳日子,而我却把这当做理所应当,不进步就是退步,这是谁说的,我不记得,但是我却铭记在心。
不管以前如何不好,我把现在过好就万事大吉,心态好不好其实就是自己迈不开那个坎,想通了,一切皆是渺然。
都说一个好女人会影响三代,既然把家庭作为奋斗目标,何不为之奋斗一把?孩爸都从未放弃,我又有何理由心不在焉,我愿意重新上路,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给自己一个纯真纯粹纯净的新我,一个好女人,好妈妈,好妻子。
张允信的朋友小蔡说的:每个人都应该结两次婚,一次在很年轻的时候,另一次在中年。年少时不结一次,中年那次就不会学乖,天下没有不努力而美满的婚姻。
我为自己新婚喝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