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互联网时代的家长无疑是幸运的,但同时也够不幸的,因为科学而先进的育儿理念唾手可得,但却没人会告诉你该如何运用与选择。
就拿表扬孩子来说,有一项研究认为,对于学习,要表扬努力,不表扬聪明;而对于道德品质,要表扬品质,而不表扬行为。比如实验中夸「你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要比「你把你的弹珠分给那些可怜的孩子,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更能激励孩子分享,因为表扬品质,会让孩子把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而纽约大学另一项研究,同样把孩子分为「你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的「认同组」,和「你去帮做......事」的「行动组」,在经历挫折后,「认同组」不再乐于助人,而「行动组」反而愿意更强。专家解释「认同组」的孩子陷入“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挫折后感到自己人设崩塌,害怕再次失败。
两个研究都有实验支持,解释得又很有道理,作为家长,该选择哪个?
最近读《养育的选择》,书中频繁出现“目的”“目标”类似词汇让我醒悟,遇到观点冲突,我最终还是要问自己,我这么做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我表扬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抽丝剥茧,直达内核,行为才不会跑偏。
02
表扬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在幼年阶段,孩子无法客观评价自己,需要借助父母的帮助,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表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激发内在动力,并最终建立全面自信。
父母评价,是儿童自我认知的重要依据。我的一个朋友,小时候总被家人说“憨”。她长大后,对自己“憨”的评价不依不饶,处处要表现自己“不憨”,来证明家人的错误。
我说你现在取得的成绩,足以推翻这个评价,为何还要耿耿于怀呢?她回答:不一样,我迫切渴望得到他们现在的认可,是因为我特别在意这些人。
表扬就是一个“自证预言”,父母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孩子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
所以,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才需要字斟句酌,万分小心,因为这直接关乎孩子的世界观。
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中关于“两种思维模式”的招牌理论,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赞誉。
她把思维模式划分为两种:一种模式是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拥有这类思维的人相信学习不在天赋而在努力,只要努力,什么都能会。智商是不能提高,但成绩不只靠智商,努力也很重要。另一种方式是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认为天赋决定一切。
这个研究表面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却给家长和教育者深远的启示。因为思维模式在人们幼年就会逐渐成型,并塑造人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人一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德韦克说,当你进入一个思维模式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03
有了成长思维,就可以变得更出色,这是不是只发生在实验室里?《教育的水平线》报道的事情,就是一个发生在真实世界的例证。
成都七中和云南禄劝一中,本来是两所毫无关联的学校,但一场教育公平实验,让两所学校的学生,通过视频直播,把高中三年连接在了一起。这里的主播,不是网红,而是实实在在的老师,和高中学习生活。
成都七中号称中国最前列学校,学生家庭条件大都不差,2017年有30名学生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入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禄劝一中,按照校长的话讲,老师和学生“都是挑剩的”,高一考同一套试题,成都学生平均103分,云南的,30分......实力绝对碾压。
如果按照固定型思维,这是在拿天才和普通人在比较啊,太残忍了。好在云南学生没有放弃,老师和学生都憋着一股劲,拼了老命努力追赶。
这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小考小哭,大考大哭,但哭完继续学习,每天睡4、5个小时,有人阑尾炎手术3天后就来考试。老师凌晨1点到家,6点再去学校,想着法帮学生心理建设,赶上进度,加油鼓劲。
高一,适应节奏,勉强及格,高二缓慢进步,分数100,110,120,高三复习,成绩突飞猛进,150分满分,有人就能考140。禄劝一中直播班里,17年有2人考上清北,16年以来,全国类似直播班中,88人考上清北,今年的广西理科状元曾楷徽,也出自这样的班级。
优渥家庭与贫困家庭的孩子,十几年积累的学习能力、见识、习惯的鸿沟,只要给一个机会,只要努力,就能抹平,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证明“成长型思维”的威力?
04
为人父母,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孩子和自己,都拥有“成长型思维”。这应该是检验任何育儿理论的试金石。
比如上面提到的为了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赞美孩子乐于助人,虽然也能激励孩子,但长远看还是有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模式”的威胁,如果孩子遇到挫折,他们会有心理压力,害怕自己失败,甚至觉得自己不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这种评价式表扬(evaluation praise),还会让孩子感受到不真诚。而没人喜欢不真诚的人,孩子也不例外。
有次领导结束工作培训后,问我们他的表现怎样,我随口回答:领导,您的表现太精彩啦!领导一笑,接着问到:好在哪里?我瞬间额头几条黑线,幸好我并非敷衍,及时总结出几条,领导这才满意地笑了。
具体而诚恳的称赞,才会让孩子感受到真诚,如何具体而诚恳?运用描述式表扬(descriptive praise):用赞赏语气,只谈自己所看到的闪光点,以及闪光点带来的感受,以及孩子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帮孩子认识到行为的意义。
描述式表扬,自然要求我们表扬努力而不是天赋,引导孩子正确归因,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即在这件事里,你付出了什么?比如专注、热情、兴趣、合作,这些付出都是努力。
孩子付出的努力被认可,下次想起来,才会更加努力。
最后一点,家长要自然而习惯地引导孩子去关注完成一件事的过程,这个如何做到?没办法,你自己就要是这样一个人。
参考资料:
1.《教育的水平线》http://m.cyol.com/yuanchuang/2018-12/12/content_17849270.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