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笔记的时候,看到了我之前很想深入的一本书《园丁与木匠》。知道这本书是从万维钢的一篇日课里,一开始只知道是关于儿童教育的,粗略听了一番,感觉有很多的关注点。那时候是在散步的时候听的,没有记录。今天看到觉得有必要仔细研读一番。
我去翻阅了资料,找到一个别人做的整理后的听书版本。别人做了整体的拆分,有看了万维钢日课文字版本,顿时觉得这好像是两本书,讲的好像一回事,越发的好奇,就下单买了书。今天书还没到,我就先以我知道的储备知识来做个大纲,等书到了看过之后再做补充。
我先看的是《得到》专栏里听书面听书的一个总结,
本书作者是艾莉森戈普尼托 ,美国比克利大学分院的一个心理学教授,也是这个行业的专家。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叫《新的儿童发展科学讲述亲子关系》,内容主要是现在对照主流的文化的错误的育儿理念。
本书将家长分为两类,一类是园丁,一类是木匠。什么是木匠,木匠就是根据我的想法,我的品位来制造出一个作品,运用的技巧得到我想要的目标,另外一个是就是园丁,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创造发展的空间,安全健康的生长。就像你种的蔬果,不去管外形长成什么样的形状,你只要它健康成熟就好。
现在的主流的文化是什么?现在的主流文化,就是通过学习,从电视上,书本上,旁人上学习怎么养育孩子,培养孩子。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二战之后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一个大家庭直接变成了原子式的家庭,就是我们现在的三口之家。新手家长没有兄弟姐妹,没有看到过我们的家父母是怎么教育另外的孩子,因而没有这一方面知识。 当我们自己当家长的时候,我们就迫切的要通过学习来增加这些知识。我们就会从各种渠道,查阅各种的资料去学习,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信息到底是不是对的,是不是应该这样做。
从生物进化学来说,又特别的神奇。不同的物种,它的生长,成熟期相差很多。一般来说未成熟期越长,大脑就越发达,
人类4岁以前60%的卡路里都会流向大脑,所以减缓了身体的发育,所以人类需要被照顾的阶段就会特别的长。巨大的大脑和漫长成熟期,让孩子们在不断的试验出新的想法和行为,但每一代人都会创造出一个略微不同的世界,也可能更好,可能更差。成熟的大脑是为了帮助以后更好的生存,所以在一定成都市,育儿的技巧并不重要。
孩子的逻辑思维方式是跟我们大人不一样,它类似于科学家的方式,他用观察-假设-推理-实验-求证,而且保持足够多的开放态度来包容这一切。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它是有了各种的可能性。
万维钢对这个这本书中儿童发展期的过程有更深入具体的解析,我会尽快整理完毕,做第二篇的输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