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与木匠

作者: 君玉如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23:17 被阅读1次

《园丁与木匠》
(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这本书虽然聚焦于育儿问题,却并非育儿指南,而是通过讲解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带你从更高的观点看待“人生”和“育儿”。

书里的核心观点非常颠覆:

家长对孩子做了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家长是什么样的人、和孩子是什么关系,以及给孩子提供了什么环境。

从中挑出9个结论,和大家分享:

  1. 家长与孩子,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个操作。做家长,不是当木匠去雕刻作品,而应是园丁,提供好环境,让孩子自己生长。

  2. 孩子大脑的发育,会经历变化。6岁前,孩子大脑的特点是“混乱”,适合无目的的自主探索;6岁后,孩子的注意力变得可控,开始能专注于学习某一个知识;而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大脑会再次变得混乱,做出各种出格的举动。

  3. 童年真正的价值,在于混乱。混乱是一种演化策略,让孩子能发展各种个性,来应对未来多变的环境。因为未来的环境不可预测,所以孩子将来幸福不幸福、成功不成功,要看他的性格和所遇到的环境是否匹配,这不是家长能决定的。

  4. 养育的重点,不是让孩子学会某一项技能,而是学会面对未来的不确定。父母应该做的,是提供多方探索、体验丰富的环境,让孩子适应未来的多变;而不是执着于过早的收获,比如今天背了多少唐诗。

  5. 研究发现,孩子会主动模仿他人,尤其是关系亲近、与他相似的人。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而且,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越好,孩子就越愿意模仿他们。

  6. 孩子会通过观察,对父母的行为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父母的行为是自然流露,他们就更倾向于模仿;相反,如果父母的行为是刻意引导,他们就不会模仿。所以,假模假样地灌输知识是没用的。想让孩子听话,首先看看你跟他的关系好不好,其次问问自己有没有这样去做。

  7. 玩,是必不可少的成长环节。不但能促进学习,更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发现:不管是与同龄人打闹,还是玩玩具,孩子大脑负责社交的区域,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提升大脑的可塑性。

  8. 学会“假装”,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假装游戏有两个作用:① 设想事物的多种可能性,提升孩子的创造力;② 让孩子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变得包容和善解人意。这个关键窗口期,是在18个月到5岁这个阶段。

  9. 在教育中,家长应当是“脚手架”,引导孩子自主搭建知识大厦。刻意地教导,反而容易让孩子只吸收、模仿,而不去探索和创造。对于一般家长来说:不过多干预,可能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园丁与木匠

    关于作者 艾莉森·戈普尼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教授,也是这个领域全世界最顶尖的学者。她不仅是一位实...

  • 《园丁与木匠》

    为什么要做父母?照顾孩子既不容易又累的要命。大多数人却乐此不彼。为什么?是什么让这一切都值得? 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 园丁与木匠

    大体浏览了一遍园丁与木匠,整体感觉翻译的有些拗口,自己越看越看不进去,只能囫囵吞枣看一遍,也有一些观点自己比较认可...

  • 《园丁与木匠》

    《园丁与木匠》 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甚至也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

  • 《园丁与木匠》

    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甚至也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而是与孩子一起生...

  • 园丁与木匠

    第一次在“得到”的万维钢精英日课听了关于《园丁与木匠》的介绍,就颇感兴趣,这书名很对我的胃口,从这些年来做父...

  • 《园丁与木匠》

    这是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领袖,首位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写的探究孩子如何...

  • 园丁与木匠

    园丁与木匠 ——偷个题目感叹教育 轻轨载着一车口罩飞驰。 一位妈妈,以原子弹爆炸的气势,对着电话下指令:“五一假都...

  • 园丁与木匠

    朋友推荐的一本书,本来没有很感兴趣,但是看了下作者简介,竟然是曾经一个楼里面的同事。莫名就有了亲近感,有时间看看。

  • 园丁与木匠

    《园丁与木匠》(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这本书虽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园丁与木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uh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