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商圈纪实:一个趔趄,两亿没了!

商圈纪实:一个趔趄,两亿没了!

作者: 830a4aa8116b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22:55 被阅读30次

我的店铺中,有一家店,跟我相邻的同行不做了,7月1号撤的柜,听导购说,老板多交了两个月的铺租,但是收走了所有的货品撤掉了人员,宁愿白白扔两个月的房租钱,也要清场离开,就当这钱打水漂了。

这样的事情我也干过,有一年临近过年的旺季,有一家店入不敷出久矣,本来临近过年,是销售的绝佳时机,但是因为生意不好,一个导购辞职不做了,另外一个导购连续顶全天班将近半月也递了辞呈。

这家店远在南阳,我分身无术无法照应!

商场里的规矩是这样的,合同到期后你可以选择不续约正常离场,合同未到期时,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申请告知,给商场招商下一家商户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商场找好下家,预留好装修的时间,下家进场,原有商户才可以撤出,这种正常情况泛指以前生意好的时候。

不正常的情况是后来百货业实体店的销售业绩突降,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人员工资店铺租金却年年水涨船高。

很多老板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赚的钱根本顾不住费用,撑不到合同到期就纷纷离场…

合作的百货公司发现离场的商户越来越多,空场空柜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以前拔个萝卜马上又有萝卜进场,现在是拔个萝卜好久,坑还空着填不上。

曾经辉煌的时代一去不复还,百货公司为了管控离场的商户降低自己的损失,开始修改合作协议规避商户离场的风险。

比如商户离场由以前的提前一个月递交书面申请改为提前三个月递交;再比如押金由押一个月改为押三个月。

当然,假如你提前三个月递了申请,如果你的位置依然空着没有找到下家,你就算亏死,也不可以离场。

这就出现了很多小商户直接收拾货品偷偷离开,(捂脸中),我也是曾经离场商户中的一员。

当时我“携货私逃”的那家店,最后被多扣了一个月租金外加5千元押金,一万“玛尼”直接飞水…

准备离场的前一个月,我已经按合同规定打了撤柜的书面申请,商场没有找到下家,而我面临两个导购前后辞职,临近过年根本招不到人。

思前想后,只有逃走,扣钱就扣钱,扣钱我也要断臂割肉

那个时候合作的甲方管理层日子也不好过,跑一家商户就要被扣绩效工资若干。

本该是鱼与水的良性循环合作机制,但是在经济萧条时期,管理方和商户之间变成了警察和小偷。

当然这个经济萧条时期在最初的时候,可没有人觉得它是萧条期。

就像零八年奥运会,股票飞上了6千点,那个时候没人会想到奥运会开完,股票就暴跌至一千多点…

当时我合同未到期偷偷跑走的这家店,也是我外围扩店最疯狂的一年,我当时心里是这样算账的,一家店年利润4~5万,十家店不就50万了吗?

店多了货品流转也快,进货成本又可以相应降低,我只需要复制粘贴,让货品在各个店铺之间流动起来,不就可以闭着眼睛在家里数钱了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忘记计算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我也忘记计算“店面越多,仓储压力越大,库存大量积压…”

结局呢?

结局当然是欲哭无泪,欠银行的钱到现在还有尾数没还干净,最高时的负债总额是50万…

啥啥啥?党总的标题不是2亿吗?这咋变成50万了,党总在逗我们玩吗?

NO,NO,NO,小虾米亏钱亏五十万,大鲸鱼和资本大鳄亏的话,那可真的是一个趔趄,两亿都没了。

接下来开始我们今天的故事,所有故事场景源于真实商圈纪实,故事关键词“买手制”,告诉你买手制后面的水有多深?看曾经的煤老板大鳄是如何被买手制忽悠,半年时光败光两亿

嘘,轻声细语的给大家兜个底,这名大鳄目前已经被收监关押,对于负债N个亿的人来说,人声鼎沸此起彼伏的要债者一旦群情激奋,一个不留神,就会把欠债者撕吃了…

如果失去自由和保全性命二选一,不论是谁,都会选后者!

言归正传,开始我们今天的故事。

先来说说“买手制”!

百度上down下来的买手制专业术语太多,不是太好懂,咱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告诉大家买手制是啥?

以超市为例,超市里的生鲜大多都属于“买手制”,说的更具体一点,易腐烂的水果和蔬菜商超只能依赖“买手制”。

超市方出钱自行购入,然后再卖给消费者,有些蔬果平进平出,一分钱不赚,甚至有些刚上市的鲜果,为了凝聚超市的人气,会倒贴一毛到两毛亏本卖。

咱们再来细分一下,比如超市的猪肉,超市的生鲜区分很大的区域,生猪肉在生鲜区占了极大的份额,生猪肉的售卖又分好几种类型。

1:超市自营,有知名的肉联厂每天给超市供货,超市安排专人负责分割,分割师父属于超市员工,工资薪水由超市方面负责

2:品牌专营,品牌承租超市生鲜部门一块位置,厂家自己安排员工入驻,员工工资由厂家发放,价格比超市自营的略微贵一些

3:个人租赁超市柜位,多以土猪肉香猪肉的噱头高价售卖,价格最高,是不是土猪肉不知道,但是三种合作方式中价格最高却是真的

先来说超市自营的,知名厂家每天安排专人专车送货,每天进货多少有专人记录,三个月或者半年超市给厂家结一次帐回款;

每逢节假日,超市方会要求供货厂家给出折扣优惠;比如原本卖20元一斤的排骨,超市方会要求厂家做16.8元/斤的特卖,然后超市这边或者原价卖出或者略微加价,吸引更多的客流到店,带动超市其它品类的销售。

超市自己出钱买入,然后再加价卖给消费者,但是这个加价加的很少,甚至不够支付员工工资和各项费用,超市这样做,是为了拉动超市卖场其它商品的销售,生鲜亏空的钱可以从百货类洗化类以及小家电上找补回来。

再来说品牌专营的,可能竖了某品牌的牌子和跟超市送肉的是同一个厂家,但是如果您在逛超市的时候略微细心一点做个比较,你就会发现,品牌肉类的单价一般都会比超市自营的贵个块儿八角。

相信我,一模一样的商品,挂了品牌,贵你一点点,就是消费者为品牌效应买单,羊毛出在羊身上,品牌的广告推广费当然最后还要从消费者身上赚回来,并且赚的名正言顺。

最后说个人租赁超市柜位,这部分业主最苦逼,入驻超市,要交进场费,节假日赞助费,每个月租金,水电费等等,绝绝对对的一个都不能少。

就算土猪肉香猪肉每斤比普通猪肉贵个五块八块的,这钱最终也是落入超市腰包,每个月各项费用除除,真正能剩给这些小业主的钱,实在不多。

超市自营亏空的钱很大一部分也要从租赁户这里找回来。相比较鲜果和时蔬的时效性,生猪肉的售卖还可以略微宽泛些,做的好的厂家和租赁户会有微利进账,所以超市这边生猪肉这边会有厂家和租赁户入驻。

而当天送货当天必须清空的果蔬类在超市这边绝绝对对属于百分百的“买手制”,没有厂家会做果蔬的租赁户和自营户,因为百分百亏钱。

举个例子,蔬菜家家户户每天都要买,每斤贵一两毛钱消费者不会计较,但是若贵的多了,大家肯定不买;不买就会烂掉,超市每天的烂菜就是超市正常的损耗(超市的财务核算里,是允许有生鲜损耗的)。

损耗➕租金➕运输成本(菜每天都要专人专车送货上货),明摆着亏本的生意搁谁谁都不会做,所以时蔬和鲜果类的售卖,超市只能做“买手制”。

说到这里,大家对“买手制”应该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

咱再来了解一下一些轻奢大牌的“买手制”,比如ZARA,比如H&M。

这两个大品牌的买手制其实就是小偷制,每年安排各类买手到各大品牌时装发布会上买来当季的新款,然后回去略加修改改头换面挂上自己品牌,推出爆款热卖!

这两个品牌每年赔付知识产权方面的费用和罚金不计其数,当然赚的还是比赔的多,所以值当冒险,所以顶着“贼”的骂名依然乐此不疲

大概了解了买手制,咱再来讨论一下当时这家煤老板开的商场是如何败光两亿,最后惨淡收场的。

当时这家商场占据我们这个城市的黄金地段,就在我起家那家百货公司的对面,当时这家百货公司耗时十年打造了这个区域的商圈,超市百货应有尽有凝聚了一定的人气。

于是在马路对面,另一家百货公司也跟着入驻,商圈更加成熟,这家商场原本可以和这两家百货公司实行错位经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让商圈更加活跃更加繁荣。

可惜呀,这家商场直接被买手制坑的死死的,再无机会翻身。

先说这家商场的装修,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当时商场的二层有三分之一的区域给了海底捞,商场起初的定位是比普通百货略微高档点的百货,抓来海底捞合作也无可厚非,能带来人气,大家可以双赢。

地下一层本来该做自主超市的,因为对面的百货公司,自营超市上下两层,面积大熟客多,想从狮子手里抢食吃,可没那么容易。

于是商场做了小业主招商,就是类似小商品城的那种招商,每户大概十余平方,主营各类小商品小百货潮牌女装等等,大概有70~80家小商户小业主。

海底捞和小业主按照商场最初的规划是没问题的,商场最好的一楼门面和二楼场地原本是想和各种各样的品牌合作。

结果那个时候“买手制”这个词刚刚在国内兴起,一些购物网站开始在互联网玩这个概念,宣传语都这味儿:“我们全自营,百分百买手制,保质保量高保真。”

某东当时就在主推自营,那时候,东哥的生意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火,差点儿夭折,供应商追债都快把大门挤破了,网上到处都是欠债的负面信息。

当时互联网P2P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购物网站倒闭,职业经理人到另一家网站应聘,面试官让这个职业经理人一句话介绍一下自己,这名职业经理人厚颜无耻的这样说:

我是买手制的鼻祖,我倡导的买手制亏了网站几千万,但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在别处亏的钱在您们这边将会成为宝贵的经验,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旦入职您们这里,我保证能盈利……”

这不是典型的拿着投资人的钱不当钱,玩得那叫一个心跳吗?

可是那会儿是六年前,全国房价一片涨声,连洛阳这样的四线城市房价都已经冲破八千,当时的油价飙升到八块多,看上去一切都很好。

当时消费者最爱购买的就是各大品牌奢侈品,毫不夸张的说,那时候大品牌的包包就像菜市场被大家哄抢的新鲜蔬菜一样,大牌每开一家新店,上架的包包立马被抢空…绝对的如火如荼,开一家火一家。

那时候,大大还没有上台,老虎苍蝇都还在蹦跶,背后跟一串送礼的…

于是老板就被这种时尚的买手制忽悠了,开始梦想着古琦/香奈儿/巴布瑞这些大牌入驻,而实际招到的品牌跟这些大牌的差距那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招不到咱就按招不到的方法玩,你等场子慢慢旺了之后咱再品牌升级一步一步更迭,这又不违和也不丢人,而这个老板被忽悠的只想一口吃个胖子,不断追加投资。

招不到大牌,我就玩“买手制”自己耍大牌!

当时这家商场海底捞已经到位开始装修,负一层近一百家业主已经装修完毕提前试营业。

原本这家商场一二楼的布局是封闭式内循环的布局,突然开始改开放式门店,封闭式的原装修全部拆毁朝外打通,要做奢侈品大店。

光在装修上面,这一进一出,应该是两千万都没了,坊间传言,新装修的大门一扇就几十万…

听着像洗钱的赶脚,但是别人洗钱,越洗越富,这货洗钱,直接被洗走两亿。

大牌奢侈品也不是你说来人家就肯来的,选址考察,店面规模,装修补贴等等,说句不好听的,洛阳这种级别的城市,能招来一家大牌就不错了,而这个老板的梦想是通吃。

业绩特别好的城市,东京巴黎迪拜北京这种,或者高大上的机场免税店,大牌可能共存,但是洛阳这样的小城市,这老板竟然神通广大的找来了各大品牌,实行“买手制”自营。

然后壮观到搞笑的一幕就出现了,古琦与驴家同在,巴布瑞和香奈儿做邻居就像姐妹花,中间还夹杂着海底捞和小商品批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大牌与小众共舞,火锅和包包共存。买完包包吃火锅,火锅味瞬间高大上;穿上香奈儿去批发一打丝袜,咱也像郭晶晶一样来个平民化…

大家说,这样玩商圈的,它能存活吗?

六年前百货公司的导购平均薪资一千左右,当时这家商场开出了底薪两千五的价格,直接拉升商圈的薪资水准,很多导购跳槽。

但是这家商场只坚持了不到三个月就关门大吉了。

我觉得这老板估计是从香港扫尾货,然后装点好门面拿过来卖,或者直接就是广州三元里的A货市场跟进仿品。(广州三元里有些高仿的皮具厂,原本就是给大牌做代工的)

总之,这样的大牌组团开店在洛阳这个三四线城市,挨着海底捞和小商品皮具城做邻居,就这样颤巍巍的开起来了…

个中内幕只有操盘的人才知道,而操盘的人早已远去,只留下那些奢侈品的LOGO高高矗立,这些LOGO背后的价值是两亿。

后来,海底捞也撤场了,最无辜的就是负一层那些小商户小业主,每家装修➕货品,投入的都有小十万,基本上打水漂了。

当时商场甲方因为缺钱,招商的时候光押金就收了三万,而且还给出优惠政策,预交一年房租直接赠送三个月。

而实际上这些小业主掐头去尾也就运营了半年就被迫关闭,因为甲方的债务纠纷,负一层进场的大门都被银行封了!

两亿就这样被败光,这中间的职业经理人究竟黑了老板多少,不得而知;但是这样的老板,一个完全不懂百货业的老板进商圈淘金,落个如此下场也在意料之中。

鼓吹“买手制”,被买手制忽悠,职业经理人当然都愿意推行买手制,恨不得人人都可以做买手,为毛?

因为:“买手制”中的“买手”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采购”,“采购”油水大,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而非买手制,租金商场收,无论是自营还是联营,根本没有油水。如果你是职业经理人,你会选择买手制还是传统百货制?

这老板对百货业完全不通,但凡在百货业待过,就不会玩买手制,而且还是这种奢侈品大牌的买手制。

几年前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一个海航集团的空少(主要负责航采方面的业务),26岁,入职海航集团三年,就可以买得起一百多万的玛莎拉蒂…大家可以想想这中间的是非曲折吧!

两亿没了,人进去了,钱财乃身外之物,没了就没了,咱出狱后没准儿还可以东山再起!比如褚时健,比如孙宏斌。

可是假如您非要任性的在普罗旺斯助跑攀爬十米高的围墙,就为了拍一张照片,然后摔倒意外身亡…

这咋看咋不像海航集团总裁干的事呀!

海航集团最辉煌的时候,央视的“欢乐中国行”“同一首歌”“星光大道”到处可见海航的赞助,势要进入世界五百强的海航集团迎着朝阳,阔步前行。

全世界收购,全世界买入,圈地圈资源,扬名立万…突然就开始卖卖卖,突然就开始大厦倾,突然CEO就以这种方式告别海航集团了。

下一个是谁?马杰克还是王万达?加印叔许久都没消息了,莫非是因为冰冰姐?

放一张任性的翻墙跌死的海航集团老总照片,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有些人死了,却永远活着;有些人活着,却远不如死了。

死了好,死人不会说话,可以永远保持沉默!

我们还是相信警方的通报吧,死于意外!

一路走好,愿您在那边也可以像照片中一样,笑口常开。

千里江堤,毁于蝼蚁!一万到两亿,是小业主和煤老板之间的距离;而二亿到数百亿,是煤老板和海航巨无霸之间的默契。

到这里,就到这里吧!全文完,欢迎转发!

相关文章

  • 商圈纪实:一个趔趄,两亿没了!

    我的店铺中,有一家店,跟我相邻的同行不做了,7月1号撤的柜,听导购说,老板多交了两个月的铺租,但是收走了所有的货品...

  • 苏联解体时 为何2000万苏共党员不捍卫苏共政权?

    ——一个被人民唾弃的政权——苏共解体纪实 颜昌海 - [ ] 18年前,2000万苏共党员、两亿多苏联公民心向何方...

  • 趔趄

    所以有无畏 不是冲动 也不是无所谓 就像不对仇人求生 不对噩运低头 就像一擦一滑 与田埂一歪一扭的 对话 田埂织成...

  • 趔趄

    步态开始内撇外跛 走了这么多年的路了 啥没经见过 坑坑洼洼的山间小径 平平坦坦的混凝土大路 参差曲直不齐 星罗棋布...

  • 趔趄

    承担过风雨的洗涤 经历了朦朦烟雨 经意不经意间 错过了一场又一场美丽 在失去和得到中 修炼成形 笑也人生 哭也人生...

  • 趔趄

    温度骤降,一趔趄,滑倒在泥淖里。带着一本封页脚有些残皱的本子,忐忑地等待着那个必然的宣判。侥幸只在幻想中,怠慢自己...

  • 趔趄人生

    雪梅是娘家邻居,小时候在一个大院里长大。因两家父亲都是转业军人,又在一个单位就职,关系走得比较近。 她家父母近亲结...

  • 趔趄抢

    在某著名景点。游人正在一网红小火车前排队。不一会儿功夫,队伍就蜿蜒了数十米。 突然,人群中一阵骚动,紧接着是骂骂咧...

  • 无题

    看电视,喜欢看纪实频道,看了半天,广告老是没完没了,就换个频道,看了有十几分钟,又倒回纪实频道,心想广告...

  • 谁让你一个趔趄?

    有些地方,你与它是有一种缘分的。比如A校,跟它结缘还是因工作,但,更是因为一份友情,与校长H,那种彼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圈纪实:一个趔趄,两亿没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dn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