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24篇(2021.3.20)

第24篇(2021.3.20)

作者: 历史学者唐不闻 | 来源:发表于2021-03-20 23:16 被阅读0次

    一个本该被杀死的犹太青年,抓住德国军官需要波斯语教师的机会,假装成波斯人,用劳动营里囚犯姓名的部分音节,自创了一整套假波斯语单词。这就是《波斯语课》的大致情节。这是一部让人感受到“语言”的力量的作品,哪怕它是假的语言。又或者说,语言其实不存在真和假,当它作为一种表意的符号存在,它总有自己的魔力。

    它是求生的火种。犹太青年创造它,希望用它赢得活下去的可能,而德国军官学习它,希望通过掌握它,得到改变命运,获得弟弟宽恕的机会。无论肉体的存亡,还是灵魂的救赎,都依托在符号之上。从某种角度来说,两人在这套突然被创造的符号面前,没有区别,都是卑微的信仰者。

    它是信任存在的介质。看上去,符号的真假决定了信任与否,实际上,当没有外在参照物的时候,它就是信任本身,无论真假。德国军官向犹太青年和盘托出的过往,寄托意志的诗歌,必须是用新符号说出或创作的,它必须不能为外人道。当两人终于分道扬镳,符号被外界试验那一段,尽管荒诞尴尬,但笑不出来,因为和符号同时被残忍打破的,还有信任。

    它是悄悄的记录者。用人名音节创造的符号,本来只是一种求生手段,最后却意外成了一座座死亡的墓碑。“你还能记得一些人的名字吗?”“是的,我记得2840个。”符号被创造出来,就在悄悄记录一切善恶,这是它天然的使命。

    忽然想到中国神话有“仓颉造字,鬼神夜哭”的说法。不知是不是害怕记录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24篇(2021.3.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eg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