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英语原创版
《青春斗》:很喜欢这个剧名,不接受反驳

《青春斗》:很喜欢这个剧名,不接受反驳

作者: 树洞学习馆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14:14 被阅读0次

    作者:Aflodisces

    原文来源:英语原创版

    图片来源网络

    一、

    第一次看到“青春斗”这三个字,就感觉很别致。要有一颗怎样的玲珑剔透心,才能想出这样新奇的一个词。

    “青春斗”这个组合,虽然有点不太遵纪守法,但胜在简洁有力。“斗”字,立马能让人脑中浮现出一个热情洋溢、朝气蓬勃、拼搏向上的美好的青春形象。

    作为一个语言学专业的人,每次发现一些独特古怪的字词时,内心都忍不住要分析一番。就像医学生,看到别人的血管,都忍不住想扎;程序员看到网页,脑中会过一下背后的代码。

    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品评文章时,经常会说:形散而神不散。“青春斗”这个词也达到了这种效果。

    不管“青春”+“斗”的组合符不符合构词结构和语法结构,只要意、神能说得通即可。

    在语言学中,有“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这两个词,可以对应“形”和“神”二字。

    二、

    语言研究中被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还有一种说法是:汉语属于“人治”语言,而英语属于“法治”语言。意合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形合则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形式。

    汉语词组或句子间主要通过语义或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重感受、心领神会、多想象;重暗示含蓄、言简意赅。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汉语的意合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只需意会,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英语语言符号的连接主要依靠连接词或语言形态手段来实现,句法完备、逻辑严密、表意精确。这点在分析四六级、考研英语长难句时,应该深有体会(深受折磨吧)。

    汉语中,连接成分并非必需,而英语中的连接成分在大多数情境下是不可或缺的。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汉语重意合,轻形合的语言特征,有时会造成歧义,语义的解析需高度依赖语境。

    他不来,我不走。

    对于这句话,若没有语境,我们可以有三种理解:

    要是他不来,我就不走。    If he does't come, I won't go.

    要等他来了,我再走。        I won't go until he comes.

    如果他不来,我就会留下。If he does't come, I will stay.

    而英语语法严谨,语义清晰,不含糊其辞。

    曾看到过一位学习汉语的歪果仁在某节目吐槽汉语太难学了:一场球赛,说大胜了我们,你们赢了;说大败了我们,你们也赢了。无论是胜还是败,你们都赢了,实在令人费解。

    但是,认为汉语只要意义上讲得通,词语就可以组合在一起,是不对的。

    只是在汉语中,意合手段比形合手段更多;在英语中,形合手段比意合手段更重要、更规范罢了。

    形合与意合,并非绝对的此有彼无,而是相对的此强彼弱。注重意合的汉语也不是完全排斥形合,轻意合的英语也并非全然不顾语义的流畅。

    汉字缺乏类似印欧语的那种曲折形态变化,但汉语也有相当的形合手段。汉语的节律、停顿、格式、骈偶,都是控制句子结构的手段,也可以视为形合。

    英语的意合手段也很丰富,例如省略、空位、隐性衔接,也是意义上的意合。

    三、

    汉语句式被形象地比喻成“竹节”结构。一般是按照思维的先后顺序、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或逻辑关系排列,犹如竹子一般,一节连着一节。

    而英语句式为“大树”结构。英语句子区分主次,各种成分依附在句子主干上。句子越长,大树就越枝繁叶茂。

    但是任何事物都需要我们辩证的地去看待。语言中并不存在什么充分至极的规律性。

    形合手段与意合手段都是并行的、互相依存、相辅相佐的。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形合”与“意合”两组概念,在翻译的时候,运用较多。从语言的层面,翻译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符号的转换,需要考虑到译入语言本身的结构与规律,也就是译语要地道,要本地化。

    了解语言上的差别,我们会发现语言之间的一些异中有同和同中有异的有趣现象,也能更好地认识母语及外来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春斗》:很喜欢这个剧名,不接受反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eu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