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赖辉东《论语史鉴》14·10史上第一大盗——柳下跖!

赖辉东《论语史鉴》14·10史上第一大盗——柳下跖!

作者: 冬晖 | 来源:发表于2022-02-13 22:47 被阅读0次

    第10章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而无:贫穷又得不到关怀,没有致富机会,找不到出路。

    难:鸟也,从鸟堇(jǐn,指粘土)声,或从隹(zhuī,指鸟)。难的繁体字写做“難”,简化字“难”始见于《薛仁贵跨海东征白袍记》及《兵科抄书》。

        难的本义是鸟,罕见用例。后假借于不容易,困难。《玉篇》:“不易之称也。”《书·臯陶谟》:“惟帝其难之。”《咸有一德》:“其难其愼。”

          读nàn时,本义指茂盛。如《诗·小雅》:“其叶有难。”《朱熹集传》中说“难,盛貌。”

          难也有责难的意思,如《孟子》:“於禽兽又何难焉。”注:难,责也。

          难也指发难,如《左传·定公十四年》:“ 盍以其先发难也,讨於赵氏 ?”又如《史记·太史公自序》:“ 秦既暴虐,楚 人发难。”

    易:本义为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引申为赐予,后代一般用赐记录这个意义。旅鼎:“公易(赐)旅贝十朋。”臣卿鼎:“臣卿易(赐)金。”

          易引申为换,交换等义,如《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又如《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也有一说,易是象形字,指蜥易,又叫蝘蜓、守宫。还有一说,易为会意字,《祕bì 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易也指交易,如《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易也指占易之官,如《礼·祭义》:“易抱龟南面。”

          易也指治理,如《孟子》:“易其田畴。”

          易也指容易、不难,如《尔雅·释诂》:“平、均、夷、弟,易也。”

        《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

        易也指中华姓氏,为齐桓公时期大臣易牙之后。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如果百姓贫穷,没有出路,就会有怨恨,向统治阶级发难,如果统治阶层富而不仁,骄奢淫逸,那么政权可能就要易主了。”

        传统的解读都把本文断句为: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如朱熹说:“处贫难,处富易,人之常情。然人当勉其难,而不可忽其易也。”

          张居正注曰:“贫为逆境,非心无愧怍而真有所得者,必不堪其忧,故贫而无怨实乃人之所难;富为顺境,但稍知义理而守其常分者,便可以自制,故富而无骄犹为人之所易。”

        皇疏引江熙云:“颜渊无怨,不可及也。子贡不骄,犹可能也。”

        像颜回那样,贫而无怨确实很难,可是,事实上,富而无骄更难。子贡曾很骄傲地问孔子“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不如富而好礼。”

        如果“富而无骄”很容易的话,子贡应该不会以此为自豪而向孔子炫耀。

          有一天,齐景公的宠臣梁丘据有事去见晏子,正巧晏子在吃午饭,他亲眼看见晏子的伙食很差,回去以后,又把情况反映给了齐景公。

          第二天,齐景公就划出了一块土地要封賞给晏子,晏子坦诚地对齐景公说:“人有了钱而不骄傲的是很少有的,贫穷而不怨恨的也是很难的。我能够在贫困的情况下而不怨恨,是因为我以善为师啊!您賞给我土地,就是把这老师看得太轻,而把封賞看得太重,是没有好处的,请允许我不接受您的封賞。”

        《中庸》有云:“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不管是贫贱还是富贵,都要安分守己,没有妄想,这个是乐趣的根源,但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都需要深厚的修养的,《礼记·大学》道:“富润屋,德润身。”

        孔子曾说:“不患贫而患不均”。如果贫穷的人能得到帮助,能得到公平公正对待,就会无怨,如果统治阶级富而不仁,骄奢淫逸,那么政权就不会稳定。

    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

          最早提出“盗亦有道”的人叫展雄,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曲阜柳庄一带)人,史称柳下跖,曾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

          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柳下跖被历代统治者骂作盗跖,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之说,即指他。

        《庄子·外篇·胠(qū)箧(qiè)》中记载:有个门徒问柳下跖:“做强盗也有规矩吗?”

          柳下跖回答说:“到哪里都有规矩。凭空能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是仁爱。不坚守以上五条规矩,只能当个小混混,不可能成为大盗。”所以,柳下跖被称为古代第一大盗。

        当然,《庄子》和《吕氏春秋》等所记有很大的寓言成分,未可全信。

        《庄子》中记载了孔子见柳下跖的故事,书中说柳下跖是柳下惠的弟弟,柳下惠是孔子的朋友,这显然是瞎编的,因为柳下惠早于孔子一百多年出生。

          书中记载:孔子对于柳下跖的胡作非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柳下惠说:“父母有告诫子女的义务,兄长有引导兄弟的义务。先生是当世贤人,你的弟弟却是天下的祸害,连我都为你感到羞愧。要不,我替你去说服他?”

          柳下惠说:“父母和兄长当然有义务教育子女或弟弟,问题是他不听劝告,又有什么办法呢?柳下跖思想偏执,脾气暴躁,做事凶狠,顺从他的心意他就高兴,违背他的意愿他就发怒,动不动侮辱别人。先生千万别去见他。”

          孔子素以维护仁义道德为己任,他还是去见了柳下跖,却被一连串激烈言辞狂轰滥炸,彻底击垮了孔子的自信心。孔子垂头丧气,提出告辞。

          走出帐门后,孔子眼光暗淡,脸如死灰。登车时,孔子的手不停地在颤抖,拿在手里的缰绳,三次掉落到了地上。

      孔子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巧遇上了柳下惠。柳下惠问他:“看你的车马好像刚从外地回来,是去见柳下跖了吧?”孔子仰天长叹道:“是啊。”柳下惠说:“是不是像先前我所说的那样,碰了一鼻子灰?”孔子说:“正是这样,我这样做简直是犯贱,自找苦吃啊。”

      该篇的中心思想是抨击儒家,指斥儒家观点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主张返归原始,顺其自然。

          由于该篇的风格与书中其它文章存在明显差异,许多人认为是秦汉时期的伪作,在西汉时期窜入杂篇之中,流传了下来。

          不过,在春秋末期鲁国有盗跖其人是不容怀疑的。而且,在兖州、曲阜、邹城等地,都还曾有过关于他的古迹。

          明万历版《兖州府志·古迹》:“顾王城,在府城西南三十里,城北有墓,曰跖冢”。

        清康熙版《滋阳县志》则记:“柳下惠之弟展雄,孟子所称盗跖者,在邑西三十里筑城自卫,能周济邻里,号曰顾王,名曰顾王城”。

        据史书记载,柳下跖领导的奴隶起义声势浩大,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到近万人,史称柳下跖起义。他追求“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

          孔子劝他效法“圣人之行”,罢兵休卒,柳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走归,无复言之!”

          柳下跖的事迹,《孟子》《史记》《汉书》多次提及,他率领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惩恶扬善,杀贵族,救奴隶,攻城池,没收奴隶主的财物,所到之处,“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各诸侯国望风披靡。

          柳下跖的活动范围由泰山以南的鲁国,到达了晋国、齐国的局部地区,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由于奴隶主统治阶级的镇压,起义失败,柳下跖也在作战中牺牲。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荀子》一书称颂柳下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可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这支起义队伍在社会中的广泛影响。

          人们怀念着这位杰出的奴隶起义领袖,铭记着他的丰功伟绩,在当今济宁市内的曲阜、兖州、泗水,乃至山东的章邱、河南的某些地区,仍然流传着柳下跖的动人故事。

          据传,泰山傲徕峰上有柳下跖的插旗石,峰东的“大校场”、“小校场”,峰下的“跑马场”,就是当年柳下跖的练兵场。泰山西麓和西南麓有当年柳下跖使用和筑造的上马石和川道等遗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辉东《论语史鉴》14·10史上第一大盗——柳下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ez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