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赖辉东《论语史鉴》5.25史上三大阴险小人!

赖辉东《论语史鉴》5.25史上三大阴险小人!

作者: 冬晖 | 来源:发表于2021-11-15 20:07 被阅读0次

第25章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足恭:亦作“足共 ”。过度谦敬,以取媚于人。如《汉书·赵敬肃王刘彭祖传》:“彭祖 为人巧佞,卑諂足共。”

    又如清代孙枝蔚的《讥老翁》诗:“南隣一老翁,足恭尔何求?朝扣富人门,夜饮富人楼。”

左丘:中华复姓,源流单一,出自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齐国临淄县有左丘。”史籍《氏族博考》中也记载:“左丘明居左丘,为左丘氏。”左丘,在西周时期是齐国的一个地名,故址在今山东省临淄地区。

      春秋晚期,有一鲁国大夫名叫“明”,居于左丘,就以此地名为其姓氏,称左丘氏,史称其为左丘明。

      左丘明是左丘姓的始祖,历史已有2400年左右。望族居齐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相当于山东省临淄市一带地区。

    很多左丘氏后人更改为左姓或者丘姓。所以左丘姓已成稀有姓氏。

      据传,在美国三藩市、西雅图地区,加拿大的温哥华还有左丘氏复姓华人,祖籍皆为山东淄川,是清朝后期随华人劳工军团泊去北美洲的,历传数代,仍能说一些简单的汉语,不过已经不识多少汉字了。

      另外,左丘氏复姓族人在墨西哥、日本、韩国也存在。

      左丘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之附庸小邾国(由邾国分出,又叫倪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与《左传》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左丘明与孔子同为春秋末期人,二人关系密切。他曾与孔子一同前往周室,在周太史那里查阅档案,回鲁后孔子便写了文字简明的《春秋》。

      左丘明鼎力支持孔子从政,受到孔子的好评。加上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得鲁侯器重。

匿:藏也,从匚(fāng)从若,会意兼形声字,匚是一种储存物体的器物,“若”像跪坐之人双手梳理头发之形,也就是“披头散发”之人,匚若结合,指把披头散发的人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到。

      如《书·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意为:王发布政令,旧臣不隐藏王的旨意。又如《史记·留侯世家》:“良更名姓,亡匿下邳。”

      匿也延伸指隐瞒,如“匿名”、“销声匿迹”等。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之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跟人很友好的样子,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论语》中记载了两次“巧言令色,鲜矣仁!”本文又出现了“巧言令色”,可见孔子对“巧言令色”有多反感!

      “匿怨而友”的人更可怕,匿怨而友其实就是匿怨而谋,表面一套,暗地里一套,很容易被迷惑,随时可能遭他报复。

      左丘明为鲁国太史,以秉笔直书、褒贬善恶著称。孔子把他引为自己的同道中人,对巧言令色、过分恭顺的行为,以及内心对别人有怨恨,表面却显得友好的行为深感憎恶,认为这些行为是可耻的。

      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朋友为人要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

史上三大阴险小人

      一,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的儿子萧统很有才华,后被立为昭明太子,他编著的《昭明文选》在历史上地位极高,现在的浙江乌镇有昭明太子读书处,即昭明书院。福建福鼎市有昭明寺。

      可是,这个太子却死于表面对他十分友好的太监鲍邈之手里。

      鲍邈之原来是萧统身边的一个太监,颇受信任。太子母亲病故不久要做“生忌”,要一太监值宿一夜,太子便让这个小太监去。不料他竟擅离职守,跑去和宫女鬼混,正巧被太子巡视时撞见。

      要是别人不杀也得严惩,太子宽厚,没有治他罪,只是不如从前亲近了。哪知这小太监不识好歹,不思图报,反而怀恨在心,但表面上非常谦恭有礼。

      有一次,他探听得皇上身体不适,便跑去密告太子请道士作法,埋蜡鹅咒皇上早死,密谋夺权篡位。

      太子受此不白之冤,又无法辩解,气急交加,一病不起,不久竟驾鹤西去,时年31岁。

      二,江充(?-公元前91年),本名齐,字次倩,西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

      江充本名江齐,通晓医术,其妹善歌舞鼓琴,嫁与赵国太子刘丹。江齐于是成为赵敬肃王,刘彭祖的上宾。

      后来刘丹怀疑他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了赵王,二人交情遂恶。因为江齐知道的事太多,刘丹准备收捕他,竟然让他逃脱。刘丹便将其父兄抓来杀害了。

      江齐逃入长安,更名江充,汉武帝在上林苑犬台宫召见江充。他向汉武帝告发刘丹与同胞姐姐及父王嫔妃有奸乱,并交通郡国豪猾,狼狈为奸,恣意为害之事。

      汉武帝刘彻览奏大怒,下令包围了赵王宫,收捕赵太子丹,并判其死罪。

      武帝晚年患病,江充指使胡巫檀何欺骗武帝说:“皇宫中大有蛊气,不除之,上疾终不差(病不愈)。”武帝信以为真,派江充成立专案小组,严加查察。一时江充权倾朝野。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仇隙,遂陷害太子,江充在太子宫掘蛊,掘出桐木做的人偶。刘据恐惧,发兵诛杀江充。江充的党羽逃往甘泉宫报告皇帝,太子已起兵造反。

      汉武帝命丞相刘屈氂调兵平乱,两军在长安混战五日,死者以数万人。最后太子兵败逃亡,在长安东边的湖县(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阌乡县西南)泉鸠里悬梁自尽。皇后卫子夫亦自杀。

    司马迁的好友任安,时掌北军,他接到太子的命令后,闭营未肯出兵,视作判断敌情不明,存心观望,也被判了死罪。史称“巫蛊之祸”。

      后来汉武帝知道太子刘据本无反心,灭江充三族,在湖县建“思子宫”。江充害死了两位太子,两次被灭门,实属史上第一小人。

      三,蔡伦,东汉湖南耒阳县人。字敬仲,明帝末年入宫充宦官,中历小黄门。和帝时,为中常待,开始参预朝政。曾任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

      很多人都误解纸的发明人是蔡伦,其实他只是改进了造纸技术,降低了纸的制作成本,从而促进了纸的使用频率,加大了文化传播力度。而且他改良造纸术的目的,却是别有用心的。

      以前,人们用缣(jiān)帛或竹、木简写字。“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至西汉时,出现一种原始纸。人们在漂洗丝絮时,经常在篾席上揭出一层薄絮,可以书写,人称絮纸;漂麻时,也有类似发现,称为麻纸。

      这种原始纸张,既不常用,数量也少,而且块片小,不方正,使用也不便。

      蔡伦生在普通的铁匠家庭,那时在位的是汉章帝。汉章帝有一个特殊的喜好,就是从全国各地选拔优秀的少年入宫来侍奉自己。而蔡伦便不幸被选中,进宫做了太监。

      入宫后的蔡伦十分努力,仅用了一年时间便被任命为小黄门,不久后又再次提拔为黄门侍郎,负责传达公文。也正是这次机会改变了蔡伦一生的命运。

      他加入后宫的斗争,成为窦皇后的身边人。窦皇后生得十分漂亮,又深得汉章帝宠幸,可唯一的问题便是总生不出皇子。

      而汉章帝的另一名妃子宋贵人却诞下太子刘庆,担心自己的地位,窦皇后便同蔡伦商议,诬告宋贵人施行巫蛊之术,导致宋贵人含冤而死。而另一个贵人的儿子刘肇也被窦皇后抢走,扶持成了太子。

      公元88年,汉章帝驾崩,太子刘肇即位。由于皇帝年幼,窦太后便把持了朝政大权,并任命蔡伦为中常侍,参与国家政事。因此蔡伦也可是说是后汉时期宦官干政第一人。

      窦皇后去世后,蔡伦又积极攀附上了邓贵人,并且帮助邓贵人做了皇后。邓皇后喜欢画画,可当时人们都在帛上作画,帛十分昂贵,邓皇后又是十分节俭的性格,一直舍不得浪费。

      蔡伦看到后便积极组织人马,改良纸张,若真能取得成功,自己不但可以名留青史,还能够得到邓皇后的赏识,真是两全其美。

      他汲取前人经验,在原料上,从麻木推想到麻头、破布、旧鱼网和树皮等;在制作方法上,将原料捣碎,再经悬浮、抄造。开始采用单一原料,后又将几种原料混合在一起,成为多种原料,实行新法造纸。

      就这样,蔡伦成功了,他改良的造纸术也被极力推崇,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汉安帝刘祜(刘庆之子)继位后,蔡伦怕遭清算,自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辉东《论语史鉴》5.25史上三大阴险小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ef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