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用习课堂上课,感觉总是时间不够用,训练了口令顾不上内容,顾了内容课堂管理又松散了。用任务单上课前三天,口令和内容配套了,自己也开始沾沾自喜了。又觉得习课堂的难点在讲任务单,感觉上课很轻松,任务单讲解比较重要,而且有点难。于是我重点花了两个课时,给学生讲怎样结合听课完成任务单。
经历两周我发现,当我把课和任务单结合起来,任务单讲解轻松多了,学生完成任务单也变得轻松起来。这个时候我再回顾过去,习课堂难度还是在课堂授课。
习课堂的授课看起来非常简单,就是任务一、组织学生读;任务二、学生完成练习。任务三、组织学生读;任务四、学生完成练习。它的简单是课堂结构的简单,并不是教学任务的简单,更不是学习任务的简单。当我们细细备课琢磨时就会发现,任务一看似是读,指导读的时候要关注全体学生,是每个学生都在读,不同学生因为朗读速度不一样、学习程度不一样,读的遍数就不一样。而且通过任务单里面抄写、听写词语,倒逼学生读词语时就想用眼、用口、用心记词语的音形义,这样听写时才能完成任务。它的读不是有口无心的读,是带任务带思考的读。在任务一里面有几次全文阅读,这个读和后面思维导图息息相关,如果整体读时不思考,不整体把握文脉,思维导图完善时就存在困难。这样学生朗读课文不是简简单单读几遍的问题,而是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脉络何在。
任务一是“因”,任务二是“果”,“因”没有懂,问题自然反应在“果”出错。当我们收到任务单,发现学生听写词语有错,就知道学生读词语时没有记住字形,学生思维导图出错,就知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没有掌握。这样老师就能清楚知道学生学习问题所在。
任务三一般是重点品读学习,是在任务一整体感知基础上深入细致分析课文。这里的分析不是教师讲解分析,而且通过读一层一层深入进去。任务三的读都是读在重点处,读在关卡处,看似很简单的读,其实选择的语句与顺序都是设计者根据教材重难点独具匠心的巧妙安排。如果教师对任务三不能领会其真谛,就说明教师备课不扎实,没有深入教材和课标,这样必然是教者昏昏,学者晕晕。教师要想上好习课堂,课前必须深入备课,理解习课堂每个任务设计的用意。理解任务设计的前提是教师对课标和教材要反复读,读懂教材,才能更好落实习课堂的任务三。只有把任务三弄明白,学生到任务四才能轻松自如完成。
当然,习课堂任务一、任务三主要是看老师的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任务二、任务四主要是学生学习成果体现。学生学习成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与我们教师对任务一和任务三的教有关,也与学生前期的基础有关。我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用习课堂上课的方式学习有多少进步。我欣喜发现,我的学生用这种方式学习,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变化源于这种模式解放了我,让我更有时间关注到100%的学生,也更有时间把70%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我的课堂从我教的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