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 3 』 量化:没有量化的周计划都是耍流氓(3/7)

『 3 』 量化:没有量化的周计划都是耍流氓(3/7)

作者: 李长太 | 来源:发表于2022-07-18 15:49 被阅读0次

    我在以往的工作中见过各式各样的计划,比较常见的是这样的:

    1.沟通展会的合作

    2.写A客户的营销方案

    3.去拜访客户B

    …….

    这种报告形式中规中矩,这种计划看了之后,我心里不免会有这样的疑问:

    1.某件事情他怎么两周了还没搞定,到底什么时候能搞定?

    2.他部门好几个人,一周就做这点事情?

    3.他是不是在磨洋工啊?

    …….

    那该怎么做好呢?以下是我根据自己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周计划模版,按照这个模版做计划,可以真正量化计划,明确截止日期,确定责任人,提高效率。你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调整增减。

    周计划包需含以下字段:

    比如,今天是2019年3月18日,我通过以下两个小例子做一个示范。为了在排版上更加整齐,我让关键字段设置在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是两件工作。

    而实际在excel的使用中,可以把第一列的内容设置为第一行,第二列、第三列内容设置为第二行、第三行。(具体可参考最后的图片)

    ★成果                签定完展会合同      完成某系统改造

    ★ 预期截止        2019.3.22               2019.3.29

    ★预期进度         100%                      50%

    ★发起人             张莫某                    孙某某

    ★负责人             李某某                    李某某

    ★预期工时         4小时                      10天

    ★验收人             张经理                    姜经理

    ★重要性             中                           高

    好,接下来我们详细解释一下各个字段的含义:

    一.成果

    成果就是积极的结果,我们的价值不是做事,而是通过做事带来有价值的结果。“沟通展会合作”和“签订展会合同”,貌似做一件事情,但后者是以签订合同为目标,而前者会有一种暗示,只要沟通了就行。“签订”比“沟通”更有接近结果,“完成A客户方案”也要比“写A客户方案”更接近完成的结果。

    我建议大家在工作中,培养自己以成果汇报和沟通的习惯,这很重要!

    二.预期截止与预期进度

    预期截止指的是预估这个事情的截止时间,有些工作是本周可以完成,那就写一个具体时间,比如9月6日(周二)。之所以写具非常具体的时间,而不是说只要周五完成就可以,那是因为有些工作你完成后别人才能启动。比如你在周二完成了宣传文案的撰写,其他同事可以在周三把宣传文案发给客户,这样整体的效率就更高。

    有些工作不是本周内能完成的,那设定一个截止时间(可能是两周后的某一天)就更有价值了。如果某一件工作不设置截止时间然后每周都汇报,汇报了几个月也没结束,如果没有明确截止时间,大家总是习惯把事情一直拖延下去,而设置一个截止时间则会减少很多工作的拖延。      

    对于超过一周的事情,确定了截止时间后,可以大体算一下本周时间在整个工作周期占的比例,这个时间比例大体应该等同于工作完成比例,也就是“预期进度”。比如一件工作计划2周完成,那么本周需要用掉一半的时间,本周的“预期进度”应该是50%,这就是一个量化的沟通。 实际上,领导很难严格去进行量化的验证,但领导都会喜欢量化沟通。

    三.发起人

    也就是这个工作是由谁提出的,可能是公司某个部门的同事,也可能是你的领导,也可能是你自己。明确一件工作的发起人有很多价值。

    1.平衡对各个部门投入的时间

    比如你是做营销方面工作,原本要位公司内5个部门服务。但你发现本周计划中,某个部门的工作安排太多了,而某个部门安排的工作则太少了,那就需要思考是否要进行平衡。

    2.让执行者了解工作需求提出者

    部门经理制作的周计划,也会发给自己的下属。下属执行工作过程中,看到某件工作的发起人是谁,执行过程中有问题需要沟通,就会直接找到发起人沟通。

    3.汇总发起人的工作

    回顾一段时间的周计划,我们可以分析出各个工作发起人都提出过哪些工作需求,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同事的工作需求,也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从全局思考、规划他部门的需求,从整体提高效率。

    四.负责人  

    负责人指的就是这件事情到底谁负责,尤其对于多个人、多个部门参与的工作,一定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负责人,其他人可以作为参与者、参与者,这样在工作执行期间,只要和负责人沟通就好了。

    如果这件工作延误了,那么负责人就要承担最大的责任,同样项目有奖励的话责任人也会受益最多。

    如果一个部门经理,在周计划中写清楚了每件工作的负责人(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下属)。一方面证明他确实善于分配工作,另外一方面你对他下属的能力也有一定了解。将来在探讨人员任免、调薪时,看一下每个人过往每周的工作计划及总结,会是一个非常客观的参考。

    五.预期工时 

    我在职场上见过两类人,一类是狡猾的狐狸,一类是沉默的老黄牛。

    职场上的狐狸,是我十分厌恶的。比如大家写了6-8条工作计划,但他能写20条。感觉上他能力特别强、特别努力,但未必!因为这20件工作也许都是一个小时内能解决的小事,而他的部门有5名员工。 其实只投入了部门10%的时间做事!

    另外一类人,则是职场上的不善于沟通的老黄牛。他们汇报工作的时候,可能只写了3条,但实际上,老黄牛的每条工作,工作量都很大。老黄牛平时加班,周末加班把工作搞定了,内心满满的成就感,心想自己做的工作领导会看到的。

    结果呢?经常是职场上狐狸打败了老黄牛,老黄牛最后气不过,含恨离开。老黄牛到新的公司会解决问题吗,未必!

    除非老黄牛学会了量化沟通,明确周计划工作的工时。如果能明确每条工作的大概工时,列入周计划,领导就会很清楚你为公司付出了多少,踏踏实实做了多少事。

    要把所有人的工时安排满吗?比如经理手下有5个员工,一周共有25个工作日工时,我建议安排50-60%即可,因为会有各种临时突发的事情,计划不要排的太满。如果提前完成了原来的计划,经理可以再安排一些新的工作。(实际上几乎不会发生)

    如果你所管理的工作较多,我建议可以拆分为“杂事”和“项目”两类。

    美国项目管理权威机构--项目管理协会(PMI)认为,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没有严格按照以上来定义项目,而是简单把工作分成“杂事”和“项目”两类

    1.杂事

    比较简单的,参与人少,耗时短,我称之为杂事

    以下是比较典型的杂事:

    A.给我熟悉的一个客户打个电话沟通见面时间,大概需要5分钟

    B.预约一下会议室,大概需要10分钟

    C.修改一篇文章的标题,大概需要3分钟

    2.项目

    有一定难度,参与人多,耗时长,我称之为项目

    以下是比较典型的项目

    A.进行公司网站改版,估计要10多人参与,周期2个月以上

    B.升级公司的客服电话系统,估计要5人以上参与,还要找外部合作公司,周期一个月以上

    C.设计全新的公司手册,估计要3人以上,周期至少两周

    这样辛苦的老黄牛在汇报的时候,就会清晰的展示出自己做了多少项目,也会让大家意识到狐狸其实只是做了一些不费力的杂事。

    不论是项目还是杂事,不进行量化的工时估算,就很难衡量你付出的劳动!

    六.验收人

    明确验收人是我多年管理工作中,特别有价值的收获。很多工作的分歧,其实来自于结束标准的差异。比如,你本周的工作是写一个公司介绍,交给销售部。周五快下班的时候,你发现几乎要忘记了这个工作,于是匆匆写好提交了。在周一例会时,你可以非常确信的说,你完成了公司介绍的撰写。但销售部认为,公司介绍内容写的不好,还不能对外使用。  这时候,你作为领导,其实很难(很费精力)去评价介绍是不是够好。最好的办法就是,销售部做为这个工作的验收人。我在工作中,会要求下属将工作计划中的每一条都标明验收人,验收人验收后这个工作才算完成,如果再进一步细化可以采取验收人为这个工作评分的方式。

    引入验收人的模式可以改变执行人做事情的心态,也可以让事情按照验收人的标准去落实,也可以减少扯皮、推诿,还可以减少管理者精力的损耗。相信你实践一段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价值。

    七.重要性

    计划比较多的时候,最好要明确重要性,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类。重要性,最好由经理先初步判断,然后和上级沟通。

    设定每条工作重要性的好处就是: 

    1.当出现一些意外时,可以集中资源把重要的事情完成。

    2.确保努力的方向和领导、公司的战略方向一致

    3.重要性高的工作,可以派精兵强将,做的更快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3 』 量化:没有量化的周计划都是耍流氓(3/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fs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