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打造儿童“看得见”的课堂(一)

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打造儿童“看得见”的课堂(一)

作者: 0b8c0c75dc1a | 来源:发表于2020-05-18 15:57 被阅读0次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可视化教学实践改进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  刘洋

【摘要】核心素养时代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中心环节。深度学习作为儿童学习方式的新样态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它迫使教师重新理解教与学的内涵。本文在双重编码理论及“两个看重”课堂观指导下,剖析可视化教学法和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关系,尝试探索一条以可视化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的“实验”之路。

【关键词】小学科学;深度学习;可视化学习方式

一、实践背景

教育变革,最终发生在课堂。课堂变革,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度学习”恰恰是指向儿童学习的一种新理念。 在这场课堂变革的浪潮中,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两个看重”课堂观——看重学习方式的转变,看重学生展示能力和课堂气质的培养。小学部科学团队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探索出了一条以可视化教学为支点,撬动深度学习的“实验”之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理念引领,更离不开课时、课程、制度、设施的保障:2012年就在一、二年级开设了科学课,比教育部要求提早六年,课时量比教育部规定多一倍;全学段实现两节科学课连排;形成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同入课表、间周上课、面向全体、并驾齐驱的课程新局面;建立了由教务处统领、学科组推进、总务处和电教部门保障、行政领导分管的科技教育机制;形成了由标准实验室、科学教育中心、生命馆等各类科技活动场所组成的“科技楼层”。

二、实践改进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在批判性理解的基础上,基于原有认知进行概念建构,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可视化教学即教师在可视化理论的指导下,借助图示法等方法对信息进行视觉加工,将原本抽象复杂的事物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研究表明,使用视觉辅助学习效率将提高400%左右。 可见,可视化教学利用图形等视觉表征手段和视觉认知辅助工具,能够构建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之间联系的“通道”,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促进深度学习。

(一)、基于实验材料可视,落实前概念调查

前概念是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更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 但我们深知,儿童的前概念是其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的混合物,具有形象化、碎片化的特点,想了解它们并不容易。为此,我们从调查方式和联想思维两个角度入手破解前概念调查难题。

1、创新调查方式,使前概念被双向可视

深度学习既需要学习主体的主动建构,也需要主体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重组。当前,课堂常见口头或书面调查,这两种方式仅实现了前概念对教师的可视,而不是对儿童的可视,往往导致调查沦为老师的“独角戏”。小学部的科学课倡导给儿童提供可视的材料,让儿童以动手“做”的方式表征观点,并将“想法”展示出来。

以教科版三年级《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为例,为了可视化地表征儿童前概念,我们为每个小组准备了5组共10种材料(表1),儿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粘在人体轮廓图上(图1),最后展示出来,让师生都看到。

教学片段一:

师:刚才你们说了这么多消化器官,这些器官分布在人体内的哪些部位,他们有什么功能呢?

生:思考。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们自己观察比较,根据它们的特点把它们想象成人体的某种器官,并把食物旅行所经过的器官挑选出来贴在人体轮廓图上。

生:手动操作。

师:贴好后,把你们的作品挂到前面的墙上。

实践表明,这种摆一摆、贴一贴的“做中学”方式充满趣味,儿童能够展示、乐于展示,不仅实现前概念的师生双向可视,还提高了儿童课堂展示能力。

师:刚才你们说了这么多消化器官,这些器官分布在人体内的哪些部位,他们有什么功能呢?

生:思考。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们自己观察比较,根据它们的特点把它们想象成人体的某种器官,并把食物旅行所经过的器官挑选出来贴在人体轮廓图上。

生:手动操作。

师:贴好后,把你们的作品挂到前面的墙上。

实践表明,这种摆一摆、贴一贴的“做中学”方式充满趣味,儿童能够展示、乐于展示,不仅实现前概念的师生双向可视,还提高了儿童课堂展示能力。

2、贴近儿童生活,触发联想思维

为什么打印真实的器官图片让儿童贴呢?学习科学指出,当儿童面对新的领域探索时,会联想到已有的学习认知的经验,并据此进行思维的判断、分析和信息处理,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应当是能激发儿童联想思维的教学。实践发现,“真实”并不等于可视:一方面,这些器官脱离儿童的生活;另一方面,这些图片缺乏功能性体验,无法激活儿童的联想思维。

教学片段二:

师:我看到你选择了发夹来模拟口腔。

生1:嗯,发夹能张开,像嘴巴一样吃东西。

师:为什么不选择铁夹?

生1:铁夹没有“牙齿”。你看,发夹上面有齿,像我们的牙!

师:为什么选择用气球来模拟胃而不用牛奶盒呢?

生2:牛奶盒太硬了,没有弹性,胃要收缩才能磨碎食物,气球有弹性,更像一些。

气球、牛奶、妈妈的发夹、洗脸盆下的水管……这些材料(图2)全部来自儿童的生活,这样的前概念调查完全融入儿童的“语境”,使他们愿意分享、乐于展示。

相关文章

  • 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打造儿童“看得见”的课堂(一)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可视化教学实践改进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 刘洋 【摘要】核心素养时代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学...

  • 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打造儿童“看得见”的课堂(二)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可视化教学实践改进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刘洋 (二)、基于探究记录可视,推进论证学习 论证...

  • 2019-08-04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

  •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浅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

  •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浅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

  • 孔企平教授:学习方式变革:从理论到实践

    课堂提高学生情感参与水平 转变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走向深度学习。 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课堂的巡视是重要的教学...

  • 从一位小留学生的作业看学习方式变革

    谈到学习方式转变 , 人们往往想到课堂教学 。其实 ,除了课堂教学外 ,作业也是体现学习方式的重要环节 。本文运用...

  • 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与评价标准

    一、指导思想 为推动思维课堂建设,落实新课改“以教为主”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真...

  • 随笔 学习方式1202

    近来更多的在关注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有更多的是关于绿色课堂的讨论,什么是绿色课堂?我找了很多参...

  • 2017-12-12

    为落实《淮滨高中年级学科建设评价方案》,推动我校课堂教学革命深入开展,打造“让学习发生”的高效课堂,坚决革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打造儿童“看得见”的课堂(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iu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