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披拂一身的洁净月光,穿越岁月的烟芜,用温柔的诗意和空灵的禅境照耀我们心灵的深处,给予我们一处静心清修、宁静恬淡的灵魂栖息地。他,就是“诗佛”王维。读完《王右丞集笺注》,让人忍不住掩卷遐思,而心绪更仿佛浸润在那那一轮明月的清辉之中。
月是唐诗中最常出现的意象,几乎每个诗人都写过。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那月是雄奇壮阔的;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那月是娇怜可爱的。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月是思亲念家的一剂良药;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那月是寄给友人的一笺尺素……但王维的月似乎格外明晰,格外高洁。在《王右丞集笺注》中写到月的诗共有四十余首,写得精美绝伦的,主要是后期山水诗中的八首。他的月从不会单独出现,总是有山,有松,或者有竹。山静而空,是恒久的守望;松古而雅,是无言的等待;竹清而洁,是摇曳的絮语。他们在暗夜中等待着明月清辉的照拂,用明暗共同绘出一幅水墨画。这画是寂静的,偶然,浣衣的女子,莲叶下的渔舟带来一阵喧嚣,但很快又归于平静。这样的夜,作者会携古琴一把,在空无一人的山林“弹琴复长啸”。他弹的是什么曲子呢?是已经失传的广陵散,抑或只是随着心性随意抚曲?他唱的又是什么词呢?是人生无常的感慨,还是对一位女子的衷情?这时,“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轮明月,因为她静默的守候,慈悲的观望,让我觉得,她分外的明朗,又分外的怅惘。幽深的竹林里,一人,一月,一山风,这是恒久的孤独,又是超然的解脱。
佛经有云:“物随心转,境由心生。”王维不就有着这样一颗历千年而依然光耀千古的“明月心”么?想诗人少负英华,未满二十即以《洛阳女儿行》《桃源行》闻名洛阳城,二十一岁状元及第,名动京师。
然而,宦海沉浮,人世沧桑,少年得志的王维却经历了诸多坎坷,极为不顺,安史之乱中被迫接受伪官职,竟至险遭杀头之祸。诗人在命运多舛、精神上饱受忧患之际,顿悟了禅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晚年的王维,更由于对禅宗的精到把握,
将生命融入到了刹那终古、一滴万川,有限与永恒为一的境界里。王士祯说王维的五言绝句“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带经堂诗话》)是啊,诗人在禅宗的世界里去除了纷繁世事的遮蔽,见到了自己的本性、本真。“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样的诗境里,我们感受到极静、极美、极自由。花自开,水自流,月儿出,鸟儿鸣。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自得。世事万物的生灭无常已不再让人介怀。生命用它的大美昭示着刹那永恒、圆满自足。
19世纪中叶,美国思想家梭罗为了感悟生命的真谛,告别了城市,来到了瓦尔登湖畔,过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他认为人应该回归自然,才是最高的真善美。王维中年后即半官半隐,用一颗禅心亲近山水自然。他笔下各得其所、自由悠然的自然万物让我们神往,但更让我们慨叹万千的,不正是他那颗澄明静寂的“明月心”吗?
时间之轮永远向前,当今社会,世事变化之快,人事纷繁之杂,更甚于前。读一读诗佛王维的诗,能让我们体悟到自己内心中的清净澄澈,无拘无束。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愿我们在每一个有月的夜晚,静心读诗,关注灵魂。让诗佛的明月清风常驻心中。
licdn.x!�v�a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