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英国作家亚历克斯•罗林斯著的《如何高效学习语言》,作者用10年学习了15门外语。他提到从小接受了语言启蒙,家里有精通多国语言的榜样,比如他的祖母精通三门外语,姨奶奶会五门外语,这对他是一个激励。 也许欧洲国家人口流动多,形成了他们对学习多国语言的需求,而在国内并没有这样的需求和氛围。加上科技进步,看外国电影有字幕,英文翻译软件让英文阅读更加便捷,在告别应试教育后,如果工作中不需要使用外语,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外语呢?
作者告诉了我们学习外语的10个好处:“让大脑保持活跃、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赚更多的钱、提升认知能力、延迟痴呆症发作(平均延迟4年半)、应对精神压力、提升文化意识、建立广泛友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理解自己的母语、学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作者指出,“学习语言还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并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甚至可以把这些经验应用到其他事物的学习中。”这些学习语言的好处,实在是非常吸引我,于是,我准备重新捡起英语来学。
怎么学习呢?书里介绍了很多学习外语的理念和方法,不仅仅用于学外语,还可以用于任何学习方面学科和技能,作者介绍到: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当你感觉到学习疲惫难以坚持时,想想学习的10个好处。
合理制定任务。安排任务可以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即将任务分解为周任务,要定期开展检视效果,消除学习障碍。
每次学习时间不用太长,采取“少量多次”原则。如一天学习1个小时,可以安排早、中、晚分别学习15/30/15分钟,短而频的学习,多次重复,不容易疲惫且容易记忆。
充分利用“垃圾时间”。如在通勤、做家务、购物、发呆等闲暇时间,可以安排听外语等学习。
主动和被动学习相结合。前者如背单词、写作、口语、听力等,是专项训练;后者如看外文电影、广播剧、唱歌等,属于磨耳朵。正如短跑训练速度,而长跑训练耐力,应该掌握两者的平衡。
利用平台学习。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很多,有很多APP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取资源,选择对自己有利互联网平台练习单词、听力、阅读,可以事半功倍。
加入一些社群。在国外有很多语言学习社群,可以经常交流练习。
接下来,对于外语的听说读写,作者介绍了一些具体方法:
学习词汇。语言由词汇构成,仅仅依靠语言就能交流,扩充词汇量有助于拓宽视野。每天10分钟学习词汇,应该自然而然学习词汇。识别你属于那种学习类型。根据你对知识吸收方式的偏好,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参与型。如在背诵单词时,看图片容易记忆单词,是视觉型;听声音容易记忆单词的,是听觉型;抄写单词卡片容易记忆的,是参与型。通常并不是唯一的学习类型,很多人适合多种类型,可以结合这些方法来学。
掌握语法。要理解语法的概念,记忆语法并产出练习,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正确语法的句子。
听力理解。听力可以逐字逐句听写,第一次听整体听,然后逐句听写。刚开始可以听慢速新闻。听广播,不只是听,而是要主动地听。准备好纸张和笔,把生词和短语记下来。
口语表达。口语不要担心自己有外国口音,可以用录音方式反复模仿寻找差距,接受反馈和纠错。
阅读理解。“阅读书籍是穿越时间和空间最便宜、最快、最容易的方式。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阅读越多,我们甚至开始用这门语言来思考,领会语言的美妙。”
感谢作者为我们介绍的这些方法,你是否觉得这些方法浅显易懂,易于遵循。当然外语学习并非易事,还要贵在实践和坚持。我已经行动起来,先找了一些简单的英文童话故事书阅读,如床头灯英语读物《格林童话》《小飞侠彼得•潘》简写版,每天阅读一段篇章,逐步恢复和提升英文水平。由于读英文故事的速度比中文慢,在慢读过程中,细细品味文字,发现故事情节设计很有趣,有的语言很押韵,让我体会到了作品的思想和文字的美妙。 正如本书作者所述,“学习一门新语言是一段永无止境、刺激又充满回报的旅程”,学语言的10个理由,有没有打动你的呢,快快开启这段旅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