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人生关键字】系列征文,第五期[悟]
有人说成功很遥远,让人望而却步;有人说成功就藏在生活的细节里,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愿意伸手,或是掂起脚尖,总能触摸到它。
最近读日本电影大师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是由其同名电影整理而成的。初读这本书,从内容上来说真的是非常平实,毫无波澜和惊艳之处。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两天聚会时光,可以说是描写了一家人一日三餐,两天时间里发生的锁碎事,如话家常般絮絮叨叨。
通篇读完下来,会给人一种错觉:啊,原来写小说这么简单吗?就写家长里短也就算是小说了?甚至还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样啊,这我也会啊,我能也干啊。全书总共也就七万多字,比起那些大部头的小说,和那些励志,心理类,以及工具类的书来说,这本书的写法真的是太简单了。
我们不禁在脑海中产生一个问题,就这样的记录生活,还有这么多人追捧这本书吗?我们试着再仔细来回味书的中情节,一个因为不够优秀而被忽视的孩子,一个逃离家庭怨怼父母的孩子,一个总想跑得远远的不回家的孩子;一对偏心的父母,对优秀的孩子视若珍宝,对平凡的孩子视而不见,总想要孩子按照父母的规划来成长,他们总是对孩子有诸多不满,又总是在外人面前觉得只有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父母的势利和唠叨,让人生厌。但随着父母渐渐老去后,他们也开始渴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尽可能地多为子女做一些表达关切的事,比如做餐好吃的,准备好换洗衣物牙刷等等;这些是否也像极了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像极了我们面临的亲情关系。
我们一面逃避着家庭,又一面担心逐渐年迈的父母,我们与父母之间有温情,也有隔阂,有尊敬,也有不屑。在多种矛盾与亲情的交织中,子女能否与父母达成和解呢?这些又将我们代入到小说情景中,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又让我们觉得这朴实无华的文笔之下尽显温情,让人久久回味。
那么我们说如果是枝裕和不是先成为了电影大师,而直接先写出来《步履不停》这部小说的话,那么这部小说又会被大众所周知吗?又会吸引那么多的读者吗?我想未必。但人生的成功没有一踌而就的,都是历经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努力积攒起来的。想必是枝裕和在成为著名电影大师之前也是经过不断地努力,坚持和重重打磨,才取得傲人成绩的。有了前期的努力做铺垫,才能有之后的成功。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问自己,既然写小说是如此简单的事,为何自己却没有做到?有没有发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并不难,而我们却没有做出成绩,也许是在最初觉得看不上眼,压根没有选择它;也许是在努力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件事情不值得我们去坚持,最终也是选择了放弃。
而当我们看到有人因为做了重复的坚持,因为认真做了很简单的事而取得成就时,我们的内心开始不平衡了。我们觉得这样的事情自己也会啊,甚至是自己来做可能会比他们做得更好,只不过自己当初没有做而已。是啊,正是因为自己或眼高手低,或没有耐心,或者压根就是懒,所以成功与自己失之交臂了。
正如写作,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在脑海里想好了各种素材和情节,却迟迟未落笔。也给自己找了很多的理由和借口,没时间,忙,写不好,不知怎么写......等等。就这样一拖再拖,不断地自己在心里做殊死搏斗,一遍又一遍否定自己的想法,最终让酝酿好的场景,积累的素材都夭折在脑海中。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但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思考得太多,反而阻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些事其实远远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想干,只要喜欢,要的是积极地行动,而非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行动力比想象力远更能成事,思虑太多的人,往往一件事情还没开始就预见了各种困难,但唯独没有预见成功,这其实是典型的前怕狼后怕虎,最终堵在中间不敢迈开步子,既不想尝试失败的痛苦,自然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而真正思虑周全的人,不仅能看到预见困难,还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这样的人更注重实干,而非空谈。因为他们深知成功是在尝试之后才会有的结果,一味地空想只能是原地踏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就应该去追,不要让梦想成为空想。在开始写作之前,谁也没想过要一写成名,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朝着作家的目标出发的。但是只有开始写,坚持写,有人写着写着就成了作家。他们或许也有过同样的顾虑觉得自己文笔不好,可能写出来的文章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没有因此而拒绝写作,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写作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正是因为有坚定的梦想,有了不厌其烦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才能成就自己的梦想。
所以,只要我们找对方向,找到自己的热爱,将梦想的种子埋下,用持之以恒的努力来浇灌它,终有一天梦想会开出花,会结出果。那样我们就不虚此行,不枉此生,当时光匆匆数年后,当我们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就时,便也会感谢当初勇敢追梦,不曾放弃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4985464/89b9c0d112293bae.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