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5)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5)

作者: 菇媽 | 来源:发表于2019-12-08 08:17 被阅读0次

    三.平江路——小蘑菇传统文化启蒙的摇篮

    之前一直固执地认为苏州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可谓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的物质形态,平江路认证了我的执念。 蘑菇观察着他们的生活,向他们学习技艺,同他们建立了宝贵的友情,得到了她最早的人生感悟,也可能注定了她今生今世的情商要高于智商。童年在这样的课堂度过,是可以滋养一生的性灵和血肉的,那是最初教你读懂识得人世间的模拟社会。平江路不单是蘑菇传统文化启蒙的摇篮,她童年的嬉戏地,还是她心中的文化归属地,不管她将来身在何处,心中的锚是在平江路。没有哪个学校有这样的老师,也没有哪个学校给学生设置这样的课程。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5)

    第一次踏进平江路是个周日的午后。无数次来到苏州总是在一些传统知名景点泛泛而过,也听说了苏州仍有些小巷还是能慰藉我们对“小桥流水人家”的怀想,却还是因行色匆匆而一再错过平江路。直到2007年这个时刻,在白塔路走着不经意地就拐进了平江路,这就溜进了梦里了。这个第一次来到的地方竟然仿佛来过,令人有种前世今生的恍惚,是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的感觉。当时的平江路不少人家已被迁走,而好多门面还没破开,街上零星开了几家小店,行人稀少,冬日午后的阳光像是要收摊的老人,空气里有种寂寂的沉吟的况味。一路走来看到的就是那些姿态肆意的古树,冷不防会碰到一口古井,别一下头就看到河对岸洋洋洒洒地晾着的花花绿绿的床单衣服。于是一忽儿觉得在一个老电影片场,一忽儿又宛然走进了时光遂道道,穿越到了梦想中的年代,然而,总是有过日子的烟火气把你带回来,是喝了一口落胃的汤,舒服定心。

    这无疑是我寻觅的家园了。所谓一见倾心,大概如此吧。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5)

    平江路的身世背景是后来慢慢了解的。平江府始于北宋,《平江图》显示今天的老城保持了宋时的格局。后来了解了平江路的显赫历史和人物,最早竟可以追溯到三国周瑜,及至近代的洪钧赛金花,期间更是出了不少状元宰相及文化名人。想想那些污浊破落的窄巷里曾出入过这等历史人物,那感觉竟有些原本以为是平头人家的可以随意交往的,忽然发现是名门望族,心里就有些复杂了。难免要化些功夫去研究探访,此后的两年里,翻遍有关平江路的书,踏遍平江路旁所有的小巷,终于觅得河边的小屋为别居,聊作“家园”的念想。不觉间看着平江路这条略显寂寥的大街那些紧闭的大门一扇扇开出了门面,文青小店主活色生香的装饰点缀着老街,像是苍劲古老的树枝开出了花。平江路无愧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赞许,没有迁出小巷居民,因而让平江路活了下来,躲过旅游开发一劫。

    之前一直固执地认为苏州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可谓之“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的物质形态(台湾是精神形态),平江路认证了我的执念。所以,当决定小蘑菇回家读书时,既然确定最初的教育当以传统文化熏陶教养之,那么还有比平江路更合适的地方吗?

    义无反顾地卖掉上海的住房,是为了不留退路。2013年丁香开花之前,就这么举家搬到平江路了。在一个华灯初上的傍晚,蘑菇第一次从河对岸透过一排初春的新叶见到对面隐隐绰绰移动的人影,背景已是各展姿态的店铺,现代灯光技术把光影投射到古老的平江河,还原成一幅“移动的《清明上河图》”----那是不到八岁的小蘑菇发布的关于平江路的第一个有态度的评论。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5)

    五年后有一天蘑菇在多伦多家里曾一发不可收的说了几个小时她的成长感悟,关于平江路,她说:“妈妈,那是我能想到的你给我人生最好的礼物,也是我能想象的任何父母能给予一个孩子的最好的童年礼物,那是任何一个孩子可能有的最奇妙的生活。”

    “我感到自己不是住在一个房子里,而是住在整个环境里。我听着门口飘过的“削刀磨剪刀”的声音,随手弹回儿琴,门外可能随时会有人探头问:可以拍照吗?然后就是听一通对我们房子的赞美。我穿着旗袍一出门就会有人看着,一路看着。街上的人都认识我,我就是‘那个女孩’---整个平江路独一无二的女孩。我过着一种‘展示’般的生活,我的生活本身就是艺术。”

    我想起夏天在那些破旧的窄巷里拐出来到了平江路的胡厢使桥上——平江路胶卷谋杀地之一,附近的居民光着膀子坐在桥栏上摇着蒲扇聊天吃饭,我跟蘑菇说,这样的生活也就这几年了,以后不会再有了。那是我记忆中的小时候的生活,也将成为蘑菇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当今中国很难有两代人共享一样的童年记忆了,我就想赶紧抓住它。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5)

    今年重回平江路,果然人是物非。“講张书房”所在的那条巷子贴了好些征收布告。这条巷子在平江路中段,沿河通向藕园——这个藏在深巷的名园宛如藏在深闺的名媛,开始红起来了,使得不怎么招惹眼的巷子也跟着引起瞩目了。巷子本来也是有些名人故居的,近些年重建或装修得像样的也有些,但多数房子杂居失修,住户以本地老人和外地租客为主。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几十年前的那种——门口拣菜,井边洗衣,邻里共享客厅——那是我童年的生活,在我心里的某个角落对此总是残存着乡愁般的审美想象,也是我选择住在那里的部分原由。想到他们搬迁后,这一切不复存在,我感觉心里有块地方有点空了。但是,听说他们是欢天喜地地走的,他们要住到设施齐全的高楼去了。我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开心呢?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5)

    重回平江路,真正有了回乡的感觉。方圆几里,乡情浓稠。变了味儿的平江路,乡亲们的笑脸依旧。苏州三年交下的朋友,有“采蘑菇”群为证。《道和曲社》的老老小小的一大家子,把我们当游子一样地迎接。你在世界上哪个地方待个三年,能得到如此盛情真心?我就此确认,吴人是中国血脉最好的遗存。不管你被称作吴县,平江府,还是姑苏,只要平江路还在,我们都视你为今生永远的家,是小蘑菇童年记忆的所在,是她乡愁的寄放。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5)

    平江路的生活是无数的叠影,多少人和事交织着的映像,被略显仓促的离去匆匆打包在记忆的一隅。一下抖落出来,不免散落,还需慢慢收拾整理。虽然主题是小蘑菇在家上学,但是既然课堂放到了平江路,她的老师就远不止我一人了。裁缝,皮匠,银匠,古琴老师,缂丝老师,画画老师,手串老师,行脚僧,私房菜厨娘,苏漂的文青,留长发和不留长发的隐士,茶楼,酒肆,民宿,各类文青小铺,剃头店,脚摩店,他们是一出家门就能串门的街坊邻居。蘑菇观察着他们的生活,向他们学习技艺,同他们建立了宝贵的友情,得到了她最早的人生感悟,也可能注定了她今生今世的情商要高于智商。童年在这样的课堂度过,是可以滋养一生的性灵和血肉的,那是最初教你读懂识得人世间的模拟社会。平江路不单是蘑菇传统文化启蒙的摇篮,她童年的嬉戏地,还是她心中的文化归属地,不管她将来身在何处,心中的锚是在平江路。没有哪个学校有这样的老师,也没有哪个学校给学生设置这样的课程。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op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