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材料”指的是一些机关部门在书写一些诸如年终总结,工作计划,汇报提纲等一些非常重要的材料时,在完成初稿后又从头开始逐字逐词地过一遍,对每一个字、词、句子的用法和含义以及文章整体结构进行字斟句酌地仔细推敲,检查不妥之处以及需完善改进的地方,即为“推材料”。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由于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一份材料,每读一遍都觉得有完善提高的地方,每看一遍都觉得语句有凝炼调换的地方。所以材料也就在一遍遍的修改之中,白纸变黑纸,黑纸变废纸也就成了常态。
对于那些经常写材料的机关部门的“笔杆子”而言,写材料推材料改材料也就成了家常便饭,既苦不堪言又乐在其中,久而久之就有了:一稿二稿不算稿,三稿四稿刚起稿,五稿六稿还要搞,七稿八稿再搞搞,九稿十稿到一稿这么一说。
更有甚者,有些单位为了追求所谓的材料的高质量,带上一帮人、架上投影仪,在那逐字逐句的推敲,可以说是声势浩大,场面壮观,参与其中的人,无不开动脑筋,绞尽脑汁。
一份稿子推来推去,经手人一个又一个,修改关一道又一道,看似没有差错,实则少了灵气,多了匠气;少了棱角,多了圆通;少了真知灼见,多了大话空话。
其实一份稿子经过反复修改形成书面讲话后大家并不一定爱听,而即兴发言或脱稿讲话却能引起听众的兴趣,让人入耳入心。与其刻意为了对仗工整而反复调整,倒不如明了简单,让人一看就懂,这样的材料其实才是一篇好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