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量变引起质变”的进一步追索

“量变引起质变”的进一步追索

作者: 情绪离心机 | 来源:发表于2023-05-08 19:08 被阅读0次

    量变引起质变,这是人尽皆知的基本规律。它可以广泛地用在不同领域,适用于所有因累积量达到阈值,导致发生重大变化的系统。

    在这个规律的背后,诸如临界量、临界点等相关概念值得反复玩味。

    临界点

    什么是临界点?

    物理学中,核物质量积累到一定量就能引发核链式反应,这是一个临界点。

    一个政党,入党人数达到一定之后才“像个政党”。达到临界人数的最后一个人的到来,就是该政党步入高速发展、号召天下的临界点。

    新技术、新思想的传播或扩散中,早期采纳者和后期采纳者(落后者)占少数,大多数采纳者都处在中期。这条人数-时间呈“S形”的关系曲线被称为“技术采纳生命周期”。在中期的某一刻,采纳人数达到了临界点(拐点),然后迅速跌落。

    技术采纳生命周期

    自媒体运营中,矩阵式、多平台分发内容可以更快地获取粉丝,粉丝的转发行为又会催生下一波粉丝的到来,这同“核链式反应”相似。内容分发量积累到一定量,就会催生粉丝暴增的临界点。

    个人学习也符合这个规律,在“悟道”之前,处于不断积累知识的混沌状态。但当学问的深度、广度积累到临界量时,就会达到触类旁通、心如明镜的临界点。

    临界量和临界点是一对因果,但达到临界量只是产生临界点的直接原因。出现临界点的根本原因可以从“网络效应”中找到线索。

    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指:一个网络(系统)的价值随着它的扩大而增加。当足够多的人拿起电话沟通,移动、联通才能做大做强;当足够多的商家在电商平台摆摊,且足够多的消费者愿意在其上买单,马云才会成为首富。

    “网络”这个概念并非只是指代“互联网”,而是指代所有事物能够交互其中的系统。

    这些系统里的事物被称为“节点”。当节点的数量足以让网络变得有用时,就会达到临界量。

    “以太网”的发明者之一罗伯特·梅特卡夫描述了节点彼此相连时网络价值的非线性增长规律。在这个规律中,假设每个节点对整个网络有同样的价值,且每个节点都希望彼此联系。

    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这样的理想系统,但节点存在价值且具有互联倾向是任何一个强大系统毋庸置疑的特征。比如上例提到的电话普及、电商革命。此外,在我们所处的世界里,大到国家可以是节点,形成盟约(联系),共谋未来;小至个人也是节点,加入各种组织参与活动,或者加入群聊寻找租房、求职等信息。

    此外,网络效应达成的效果是“长效的”。用物理学概念类比,就是通过网络效应达到临界量的新技术、新思想,会产生不易撼动的“惯性”和“动量”。即使有更新的技术、思想问世,也需要较长的过渡期来推翻。比如经历百年挣扎的传真技术,在如今的电子化作业时代,任未被完全消除。再比如中国人旧时代的“封建思想”并未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而终止,而是存续了很长时间才逐渐消亡。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通常只关注上行的拐点,也就是临界点的后续是好事发生。对于个人来说,我们不愿意看到“积劳成疾”、“积重难返”这样的结局;对社会来说,我们不愿看到“恐怖思想”的蔓延,比如“法西斯”。

    当然,我们最关注的是临界点究竟在哪里呢?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临界量?有没有手段可以使系统更快达到临界量?

    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解答的。高度概况来讲,首先,要明确自己需要操作什么系统,或者拥有什么远大抱负(战略目标)。然后,把与目标相关联的人和事在脑海中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些人和事须是对目标达成有价值并具有一定权重(贡献大小)的。最后,使用一定的战术手段,让这些人和事自行运行起来。当然,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以避免出现“连锁故障”。

    说到底,怎么做是因事而异的,能运用“网络效应”来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以广告投放为例,要达到更多的人(应是具体的数字)能够吸收广告传递的价值这一临界点,就要明白深挖易受广告信息感染的人(节点)的重要性,并划分好节点簇,分区域、用不同形式“投其所好”,最终达到“摆布”消费者。


    综上,网络效应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它能造原子弹,能号召群众,能产生首富,能摧毁生态……

    对个人来说,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事物的临界点(拐点)保持敏感,发现并了解事物上行和下行的发展规律。与此同时,在做事的时候,如果能利用好网络效应指导思考,并运用合适的战术手段让与自己目标关联的节点跑起来,最后定能取得可喜的、出乎意料的成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量变引起质变”的进一步追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pl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