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工作为一种机会

作者: 阿肥的小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6-09-07 09:37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

    【1】一个事例引发的若干思考

    前几天看书,无意中翻到一篇文章,文章主要描述的是1978年的中国企业的景象。1978年7月28日,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记者杰伊·马修斯发表的一篇关于中国工厂的观察记。在这篇报道中,马修斯写道:“同中国大多数工厂的情况一样,桂林丝厂的工人们看起来并不是干劲十足的。就业保障、退休金保证以及其他一些好处促使中学毕业生拼命挤进工厂去工作。因此,许多人都挤进了本来就已经过多的工人行列。生产线上工人过多使得工人长时间的闲着。当我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我一进去,她们就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然后交叉着双手坐在那里,好奇的朝我张望。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而没有一个女工说得清楚她们的生产定额是多少……工厂管理人员对于工人阶级中的成员不敢压制。在这种企业里,工人的身份是可以世袭的,当一名工人退休时,他可以送一个子女到这家工厂工作。桂林丝厂有2500多名工人,却从来没有解雇过一个人……这种松松垮垮的工作态度,仍然是妨碍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个主要障碍。”

    从上述事例中,我嗅出了一些令我深思的特别味道,是关于我们对待工作的一些认知和看法。

    中国工人把他们的工作看成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机会。”马修斯的这句话直击要害,准确钳住了丝厂诟病的七寸。

    这引发了我的两个思考:

    1、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是国家绝不会放弃的一处阵地,即使是在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多年,在民营和外资疯狂蚕食市场份额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依然受到国家的庇护,划定了“体制”这道围墙。那么,我想问,我们(身处体制内的)现在是否依旧隐性的还存在这种视工作为一种权利的固有认知?又或者是来自父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2、变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撕开一个豁口,可别小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开口,已经阻挡不住开放经济汹涌推进的潮流,变革将无处不在。曾经以为一旦进入体制内就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的人们,却惊讶的发现铁饭碗也会摔碎的那一天。所以,权利是可以被剥夺的,它并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那么,作为体制内的人,什么东西又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呢?

    【2】生存,就是要去适应不断发生变化的世界

    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视频,是关于马云谈实体店灭亡的。一名现场观众提问马云,他说,我们对淘宝这个东西是爱恨交加,他作为一名零售行业的代表,恨淘宝把所有东西(大部分东西)的价格都公开化,这让很多人没有钱赚,所以,他想问马总,像一些小的零售行业,这种实体的商户,他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没钱赚了,大家怎么办,该怎么活?!

    马云默认的点点头,回答说他讲得非常对,但是他也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这只是刚刚开始,恨也好,不恨也好,这个零售行业受到的打击,只是刚刚开始,趁早换车,趁早改道。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我们,马云不做,李云做,淘宝不做,张三做,一定会过来的。新的经济,新的时代起来了。今天零售行业说,哎呀,你淘宝把行业价格透明化了,把我们饭碗砸了,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去认真思考过,他以前的钱来挣得太容易了,时代在变革,零售行业恨他没有用,穷人恨地主没有用的,因为把地主杀了,他们也不一定会富起来……

    马云的一席话,不禁引起我的深刻反思。不妨就从我们自己的身边看看,都能发现诸多端倪。当有人抱怨传统银行排队久,效率低,利息少的时候,支付宝、余额宝、京东金融等等一系列网络私营金融公司就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的出现,瞬间就抢去了传统银行的风头;当每每听到出租车司机拒载、罢工、野蛮行车的消息的时候,滴滴打车和快滴打车等等就悄然顺势出现了,挤兑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大部分市场;当苦恼于每年的春运高峰抢票难,12306网站崩溃死瘫等等发生的时候,不少网友开始调侃,说这个卖票系统不如让给马云做,每年双十一的订单流量和数量都可以完爆火车票订单几条街,都还没出现过死机……

    你不改变,我就推着你改变!什么是稳定?变化就是最大的稳定!

    那么你说这跟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因为这决定着我们应有的工作态度。居安思危,不要在安逸的环境中,失去了在外边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很多人讲,体制就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边的人想进去而不得。体制内的人羡慕外边人的高薪和自由,体制外的人羡慕前者的稳定和安逸。所以很多人认为,进入体制就意味着可以不用再奋斗,这辈子就可以衣食无忧了。可事实真的如此么?如果真的可以衣食无忧,那我就不用啰嗦前面那么一大段内容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拆掉围墙,扒掉你一身的光环,城外人和城内人混在一起,那么,你还有什么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是城外人没有的?或者说你能确保已经沉浸在安逸中懈怠许久的你,有比在残酷生存环境中淬炼出来的城外人更具有社会上的生存能力么?

    私以为,体制内的安逸并不能成为逃避奋斗的借口。温水煮青蛙,你说错的是温水还是青蛙呢?这里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体制内更像是一个温床,它给予我们稳定的生活,安定的后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保障,我们才能更放心的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这些东西是城外人所没有的。

    【3】对待工作的应有态度是什么

    日新月异,世界变化的太快了,我深表感同。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咱们父母那一辈,仅靠一份工作就可以养活一辈子的日子也已经快是过去式了。时至今日,工作(职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从纵向深度上来看,能够赚钱的就算是工作,这意味着工作方式越来越细致化了,留学代购、酒后代驾,只要是能赚钱的,都有人在做,这些人都在不断扫荡着职业蛋糕所瓜分完剩下的边边角角,可谓无孔不入,见缝插针;而另一方面,从平面广度上来看,多元化已成大势,职业分工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清,比如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的出现,这意味着很多人已经跨领域的在不同职业领域叠合相交区谋以生计,单一职业群体的生存压力,竞争对手都在不断增加,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重大考验。

    所以,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去思考过,我们该怎样面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又该去怎样进行这份工作?

    企业是个人的集合。美国作家柯林斯在其著作《基业长青》中说过,纵观美国企业史,凡是伟大和优秀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是高瞻远瞩的公司,是逐渐演进并以进化论为内核具备不断学习型的公司

    企业如是,作为企业的细胞——个人更应该如此。

    那么把话锋调转到最初我们所思考的问题上,到底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工作呢?

    我的答案是:请视工作为一种机会,学习的机会,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机会。这个世界不存在所谓的长久稳定,一劳永逸,变数才是普世定律,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珍惜这个工作的机会来磨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具备在体制外依旧能很好生活的能力。否则,在未来的某天,一旦当体制的围墙被打破,在笼子里待久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大家好,我是小蜗牛,谢谢您花费了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的文章,如果得您欢心,就点个“喜欢”+“关注”,或者“打赏打赏”小蜗牛呗,让我们一起做朋友吧O(∩_∩)O~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视工作为一种机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rj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