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做一件事前考虑很久,喜欢深入的细想最后自己能否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因为这样,最后明明有信心去做的这一件事只是不了了之,因为心里担心最后的结果不是自己所要的结果。
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先不要考虑太多,先干起来,在实践中不断的得到反馈,然后修正自己的做事方法,然后在得到反馈,在修正,这样不断的循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做一件从未接触的事情一定要有一个一点点慢慢变好的心态,不可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怀疑自己,一件事的做成需要一个过程。
人生总有许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就不要反复推演,直接去做。
比如你想找一家餐馆吃饭,看到这一家觉得人太少,可能味道不好,走到另外一家,看到人太多,又觉得太耽搁时间了。一会又觉得吃中餐好,一会又觉得吃风味小吃不错。反复的不断的摇摆。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建议你先填饱肚子,然后有时间再去体验别的地方的餐馆。不然,你这样左顾右盼,过了一个小时也没有吃上饭,还耽搁了时间。
那些做成事的人,都不是先把所有的结果都想明白了 ,所有的危险都想好了应对的方法。
我们需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路径。避免因事前想得太多,而错过了最佳的机会。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我们经常接触的APP,都是不断的更新,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稻盛和夫说:“凡是先搞起来,能解决人生80%的问题。”
美国一名社会学家提到一个理论,叫“情绪劳动”,意思是人除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还有情绪劳动。
当你的生活陷入纠结中时,会耗费很多内心的精力,有时我们一天也没有干什么事,但是,总感觉很累。
比如:我以前想写一篇文章,总是先停留在想的步骤上,想该怎么写,选择什么材料,哪方面的内容,写出来以后读者会不会喜欢。总之,想了一个小时后,感觉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担心,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写文章给大家看,最后也只好放弃了。
而现在我就不那么想了,只要我觉得这个内容可以写,先就开始下笔,当写完几段文字后,又觉得不知怎么写了,然后就去搜索别人怎么写的,参照别人方式 ,这样一篇文章就慢慢的写出来了。当然我写文章现在还是很差,先求数量再求质量,等达到一定的数量后,质量慢慢就开始变好了,词穷的时候就去积累,素材少就去参照别人的文章,就如你把别人的文章观点按照自己的理解写出来,这也是一种进步,对自己不要太苛刻。
先行动起来,做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要内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