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黄沙,又见敦煌

作者: 东方地秀 | 来源:发表于2021-03-03 21:21 被阅读0次

    除了莫高窟,除了月牙泉,除了雅丹地貌,除了阳关玉门关,大型室内情景剧《又见敦煌》也是人们了解敦煌历史的又一个重要窗口。

    昨晚下班,和同事去观看。

    《又见敦煌》是那种下沉式剧场,在敦煌城东郊,其建筑是蓝色的,如同蓝色的水滴,背景则是黄色的大漠。意味着敦煌莫高窟珍贵如沙漠中的水。如此创意,在敦煌所有建筑中,是绝无仅有。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都非常美。

    因为是特殊时期,每个观众都要扫大数据通行码,戴口罩,然后通过安检,检票进入。

    我们进去时,晚了几分钟。演出已经开始,灯光较暗,聚光灯都打在一条长长的丝绸之路上,只听一个穿汉服的男子,手拿汗节,大喊,我来了,原来是张骞。

    这个张骞有故事,汉代时著名的旅行家,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当然,当剧场中丝绸之路打亮时,第一个亮相的就是他。他的步伐豪迈,走的气宇轩昂。

    壁画中,张骞出使西域图

    接着,索靖,张议潮,王圆逯,常书鸿等,一些敦煌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纷纷走来。

    瞬间,就把我们观众带入历史情境之中。

    道士王圆禄

    大约是2016年,作协组织我们这些会员看过一次《又见敦煌》。第一次观看时,觉得非常震撼,甚至觉得惊艳。后来,听说,剧情做了部分改动,这也是我又来观看的原因。

    之所以,《又见敦煌》这么火,是因为这是行走着观看的情景剧。一个片段接着一个片段,然后,整个串起了敦煌两千多年的历史,串起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经典故事。

    比如,藏经洞的发现,英国人斯坦因拉走的二十九大箱敦煌文物;莫高窟当年的当家人王圆逯的卑微与无知;风雨交加的夜晚,莫高窟洞窟中的观音怒目;曾经的那个叫作米薇的女子写给丈夫的书信;诗人王维的三问等等,每一个场景,都能让我们观众感觉到历史像一条河水在流动,像黄沙在流动一样,甚至都能听到流沙的声音。

    菩萨怒目

    尤其,在观看米薇给丈夫写信的场景时,感觉非常梦幻。我们观众所在房间的地板是透明的,拨开黄沙,点亮烛光,透过脚下的玻璃,可以看到那个辗转难眠的女子米薇。因为无法入睡,她就披衣给丈夫写信。她的丈夫没有收到信件。后来的后来,被英国人斯坦因在阳关的某个烽燧的夹缝中发现,现在保存在英国。为了表现这个发现信的后来情节,我们观众的头顶的天花板又亮了,又是透明的。我们看到,一个蒙着脸的人,用手一点一点拨开黄沙,取出了那封信。接着,又是黄沙漫过,一切都不见了,一切都被埋在沙下。

    米薇写信

    正在这个时候,我身边的一个观众说,以后,我们也会被埋在沙下。听到这话的人,都笑了起来。

    我也笑了,其实,当时,我的心里也有那样的感觉。人生苦短,千年不就是一瞬吗?

    从A剧场到B剧场,到C剧场,短短的九十分钟,让我们观众不由自主的跟着剧情穿越了一回。尤其是,导演设计的古今对话的模式,一问一答,似乎更能进入人物内心,展示人物性格。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真正的视觉盛宴。走在剧场里,你的耳朵不够听,眼睛不够看,大脑也在飞去转动或者说你的想象力被放大,如同做了一场梦一般。

    甚至,我都忘了拍视频与照片,我专注的听着人物的对话,认真体验着剧情。不由对《又见敦煌》的总导演王潮歌心生敬佩。太有才了。

    敦煌莫高窟存在了这么多年,敦煌的历史文化如此悠久,可,只有她,用最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了出来。

    张骞,索靖,张仪超,米薇,王圆逯,常书鸿,是敦煌历史的一部分,王潮歌也是敦煌历史的一部分。她把她的名字永远写在了敦煌的史册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拨开黄沙,又见敦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sf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