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和大家分享了怎样设计行文节奏,这期我们一起来学习提升写作文采,也就是如何去锻造你的语言。
很多人都会认为好文采需要有饱读诗书的功底,还要有顺手拈来的天赋,但是饱读诗书和顺手拈来,其实是大师们才能达到的境界,我们不需要把标准定得这么高。
我们再说一篇文章有文采的时候,一定指的是,它的语言带给人审美上的愉悦感。作者把这种审美上的愉悦感分为画面感和音律感。它们分别对应“看”和“听”这两种人类最原始的接受信息的方式。我们把通过感官司直接获得的信息称为形象化信息,把需要在人的大脑子中加工再得出结果的信息叫做抽象化信息。形象化信息比起抽象化信息,天然更容易被人接受。
阅读其实是费脑力的活动。好的作者,就应该以降低读者的理解成本为目的。所以,要成为注意力写作的高手,需要尽可能为你的读者提供容易接受的那一类信息。
要做到有三点,第一,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第二,用文字营造画面感;第三,用具体代替抽象。
首先说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 我们往往以为,书面语比口语更加高级,其实未必。写作是把网状的思想线性输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我们看到大量语法结构复杂的书面表达,要么是作者本身希望保持自己的专业感、权威感,要么是作者没有下足够的功夫,把自己脑海中的东西清晰化、简单化。注意力写作,就不能这么干了。
怎么样才能让句子简单化呢,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修改。
我们常听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在修改的阶段,要重点注意改掉这几种上语法结构:一是过长的从句,二是底层的逻辑,比如双重否定,三是连锁的形容词。这三种情况,都很容易让读者为了寻找句子主干,而被迫放慢阅读的速度,消耗掉他们的耐心。
短句比长句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容易有节奏感、音律感,想想平时说话,一口气一般不超过10个字。记住,多用逗号,会让文字节奏更加明快。
接下来说第二个技巧:用文字在读者心里画一幅画。第一,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第二,善于抓细节;第三,善于使用比喻。
作者提到,在人类语言中最先出现的是名词和动词。因为动词和名词是来描述具体事物的,而形容词它其实描述的是抽象的感知,描述人类复杂的心理情绪,或描述事物的一种状态。所以,形容词是让读者理解成本更高的词。
注意力写作,要求我们用让读者理解成本更低的词,在这里也就是动词和名词。通常来说,只有初级的作者才会倾向去用华丽和模糊的形容词。高级的作者,一定会克制形容词的使用频率,更多使用名词和动词。
说完了多用名词和动词,我们来说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就像好的材质和面料,赋予文字质感,细节描写更加容易引发联想,让人产生代入感,甚至达成身临其境的效果。
最后要说说怎么使用比喻。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假如我们要去描述一个人通过磨难变得坚强。一般人可能会说,他经过磨难之后变得特别坚强。用“特别”去强调,其实就是很低级的写法。还有人会用复杂一点的修辞,比如说:经过不断的敲打和锤炼,他有了钢铁般的品质——这里用上了比喻,用上了“钢铁”、“敲打”、“锤炼”这些具象的概念,便是它依然不高明。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在用比喻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陈词滥调,陈词滥调之所以叫陈词滥调,就是因为,它被使用得太多,以至于让人“无感”了。
假如我们这样来描述坚强,“所有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坚强这么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里就变得极富画面感。
到最后来说说,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当你表达一个抽象的概念的时候,最好把它还原成具体的事物。作者引用了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墓碑里的一句话:”我最爱看的是事物危险的边缘、诚实的小偷、软心肠的刺客和疑惧天道的无神论者。“
这句话是说,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是充满戏剧冲突的,这个道理直接说出来很简单,也很平淡,但是,这句话却被广泛引用。原因是这句话本身足够动人,它把”戏剧冲突“这个抽象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而且,它还连续用了”危险“、”边缘“、”小偷“、”软心肠“、”刺客“这类能带来感官和心理刺激的词汇,让这句话更富表现力。
最后,作者再一次强调,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善于利用那些本身容易带来感官和心理刺激的词汇。
以上是本期的分享,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期待下期的学习。
网友评论